

8月21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王波研究员在2016中国食用菌产业年会暨第三届中国食用菌博览会“第二届珍稀食用菌发展研讨会暨羊肚菌专场研讨会”上,为参会代表分享了“白色毛木耳遗传特性与优良品种选育”的相关报告。
报告中,王波研究员主要围绕白色食用菌应用前景,白色食用菌品种来源,我国已报道的白色毛木耳,白色毛木耳菌株收集、评价,白色毛木耳品种选育,白色毛木耳应用情况,白色毛木耳突变体与野生型转录组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白色食用菌应用前景具有栽培量大、颜色美观、部分白色食用菌货架期长的特点。”以双孢蘑菇和金针菇为例,双孢蘑菇的栽培品种分为白色、棕色,其中白色占95%以上,而金针菇的栽培品种分为白色、黄色,其中白色占90%以上。
王波研究员重点介绍了白色毛木耳的研究现状,指出,毛木耳银白变种是我国最早报道的毛木耳白色突变体。其品种选育目标为:颜色稳定,不受光照强度影响;干耳片为浅黄色、或白色;高产、抗病能力强。同时,他介绍到,白色毛木耳稳定性较差,自然白色突变体存在不稳定,部分白色突变体栽培后,为浅褐色;白色突变体在栽培过程中,部分出现浅褐色。对于解决方案,王波研究员表示想要获得遗传稳定的白色突变体,需要对白色突变体菌株进行子代分离培养,创制出遗传稳定的白色纯合体。
王波研究员认为,白色毛木耳今后还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有四个方面:白色木耳与野生型生物活性比较,白色性状是隐形性状,白色性状是单基因控制、还是多基因控制,白色性状功能基因发掘与鉴定。
2016中国食用菌产业年会暨第三届食用菌博览会期间安排了第三届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第二届食药用真菌应用与开发研讨会、第二届珍稀食用菌发展研讨会暨羊肚菌专题研讨会、食用菌产业链创新发展研讨会、中国菌物学会菌物产业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重点关注食用菌产业链的延伸和珍稀品种、药用种类的开发,聚焦最具市场潜力和投资价值的食用菌品种及栽培技术交流,从产业宽度、深度出发,拓宽思路,交流学习,为行业再谋发展。2016第三届中国食用菌博览会举行了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展览展示、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暨招商推介会、2016第三届中国食用菌摄影作品展等活动,搭建食用菌产业展示、交流平台,促进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的商贸和采购。同期,还召开了中国菌物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2016年福建省食用菌学会年会等相关会议,多会合一,产学研交融,吸引了超过800人参加此次会议,是年度内菌物领域产学研融合与交流的一次盛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