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杏忠研究员
易菇网讯:8月20日下午,在2016中国食用菌产业年会暨第三届中国食用菌博览会“第三届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食用菌产业链创新发展研讨会”环节,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杏忠研究员作《我国菌物产业发展思考》主旨报告,探讨了我国菌物产业目前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刘杏忠研究员首先介绍了菌物的重要性及菌物产业的发展现状。他介绍,真菌与动、植物界平行的一独立真核生物类群,估计物种总数为150万(仅次于昆虫),已描述种数为9.7万(6%),而我国是12个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国家之一。真菌是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之一。近年来真菌来源的天然产物所占比例越来越高,真菌具有比植物更加丰富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且真菌为适应特殊生境需要依赖特殊结构与功能的代谢产物。诸多来源于真菌的典型药物,如青霉素、他汀类、环孢素、棘白霉素类等。
谈及菌物产业发展要素,刘杏忠研究员认为产业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管理部门的支援,企业作为支柱,以及公众的支持,多方协调发展。
同时,在野生菌采集和保护方面,他还强调我们应该学习外国优秀的管理经验和采制技术,例如培训上岗、带证采集等合理规范的行业标准。面对我们庞大的野生菌资源储备,合理的采集制作也是一种保护方式。刘杏忠研究员建议,应加强科普宣传,提高民众的野生菌知识和消费素质;提升野生菌采集技术,针对不同的品种制定可持续采集规范,保障野生菌的优质及资源的可持续性;制定并实施野生菌市场管理规范;对消费者进行教育,改变消费习惯,提升消费品位,实现野生菌的优质高效消费;加强野生食用菌的驯化研究,减轻人类需求对自然资源的压力;精细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全民参与,全面提升我国野生菌产业水平。
报告最后刘杏忠研究员表示,我国食用菌产业应该走一条“创业——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文化创业——慈善创业——金融创业”的道路,不能唯利是图、不择手段,应该专注本业、追求极致、讲究诚信、着力核心竞争力、简拔人才、慎用资本,推动菌物产业的发展。
据悉:2016中国食用菌产业年会暨第三届食用菌博览会期间安排了第三届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第二届食药用真菌应用与开发研讨会、第二届珍稀食用菌发展研讨会暨羊肚菌专题研讨会、食用菌产业链创新发展研讨会、中国菌物学会菌物产业分会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重点关注食用菌产业链的延伸和珍稀品种、药用种类的开发,聚焦最具市场潜力和投资价值的食用菌品种及栽培技术交流,从产业宽度、深度出发,拓宽思路,交流学习,为行业再谋发展。2016第三届中国食用菌博览会举行了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展览展示、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暨招商推介会、2016第三届中国食用菌摄影作品展等活动,搭建食用菌产业展示、交流平台,促进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的商贸和采购。同期,还召开了中国菌物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2016年福建省食用菌学会年会等相关会议,多会合一,产学研交融,吸引了超过800人参加此次会议,是年度内菌物领域产学研融合与交流的一次盛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