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是省内食用菌栽培大市,2015年,全市食用菌栽培面积657万平方尺(袋),总产量5540吨,产值5404万元,其中蘑菇种植面积520万平方尺,产量5200吨,产值4784万元,蘑菇栽培面积及产值位列全省第三。
目前,全市有2万棒(平方尺)以上专业大户120户,50万棒(平方尺)以上专业村7个,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企业3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8个,市级以上食用菌龙头企业3家,形成特色分明的食用菌产业带。
废弃葡萄枝条替代棉籽壳粉末
温岭市是中国大棚葡萄之乡,种植葡萄5万多亩,每年修剪产生上万吨葡萄枝条,这些残枝大部分被弃在田头腐烂或烧毁。位于滨海镇闸南村的市明波食用菌种植园总经理徐雪明想,“葡萄枝条含有一定的粗蛋白、木质素和各种纤维素,是否可用葡萄枝屑替代棉籽壳粉末生产秀珍菇呢?”经请教专家和少量试验,用葡萄枝屑替代棉籽壳粉末栽培秀珍菇取得了成功。
这几年,徐雪明扩大葡萄枝屑基质栽培比例,每年利用250亩葡萄园里的10万斤葡萄枝栽培秀珍菇,节省成本8万多元。2012年,明波食用菌种植园的“葡萄残枝-秀珍菇菌糠-马铃薯废物循环利用模式”被评上浙江省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创新奖。
这是温岭市菇农探索食用菌无公害栽培、生态循环的成功例子。
三年抽检食用菌68批次 合格率为100%
温岭市的食用菌栽培有30多年的历史,栽培方式从传统的室内畦行栽培发展到今天的保温大棚、工厂化标准菇房栽培,品种从单一的蘑菇、平菇增加到秀珍菇、香菇、草菇、杏鲍菇等十多种,部分基地已实现周年种植的生产能力,平衡了本地市场菌类的供应。
随着温岭市食用菌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市民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市农林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食用菌安全的监管,对食用菌培养料及生产过程进行质量可追溯,要求规模生产农户,详细做好生产记录工作,从源头上杜绝了可能的风险。技术上推广标准化生产,在重点基地开展统一品种、统一种植技术、统一生产投入品采购和使用管理、统一安全检测、统一产地准出、统一建立生产档案的“六统一”管理制度。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对全市食用菌产品开展经常性例行检查,今年抽检31批次,合格率为100%;2015年抽检7批次,合格率为100%;2014年抽检30批次,合格率为100%。3年总共抽检食用菌68批次,合格率为100%。
安全生产 安全食用
据报道,食用菌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种类齐全且比例平衡,脂肪含量低,是很好的高蛋白低能值食物。在其很低的脂肪含量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有很高的比例,大多在80%以上。不饱和脂肪酸种类很多,其中的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可有效地清除人体血液中的垃圾,还可降低胆固醇的含量和血液黏稠度。温岭市居民素有吃菇的饮食习惯,随着“营养、保健、安全”的消费理念深入,“一荤一素一菇”的健康膳食理念逐渐盛行。
食用菌产品虽然美味可口,但对消费者来说,不要轻易食用野生菇类,《温岭日报》等媒体曾报道过市民误食野生蘑菇中毒送医院抢救事例。野生的色彩鲜艳的一般有毒,但不代表正常色泽的野生菌就可安全食用,如白毒鹅膏菌,人一旦误食超过50克,病情就比较难控制了。
以种植户来说,当前进入蘑菇堆料发酵时期,除继续做好无公害生产外,还要做好安全生产,一是菇房菇棚周围严禁吸烟,生产区域配备必要的灭火设施,做到防患于未然;二是室内二次发酵时,人员进去要两个人操作,以防发生缺氧和中毒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