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161117115408](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611/17/1158208240172.png)
第十届中国蘑菇节其间,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秘书长刘自强做客中国网海峡频道高端访谈间,接受专访。
中国网:中国蘑菇节立足产业、面向世界,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和“全球招商”的模式,您作为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的秘书长,同时也是中国蘑菇节的秘书长,今年已经是第十届蘑菇节了,可以说今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此能否请您总结一下前十届的成果?
刘自强:很荣幸受邀中国网的采访,首先第一个方面,从背景板就可以看出十年来的变化。我们首届蘑菇节的背景板上,可以发现并没有赞助商,而发展到我们第十届蘑菇节,目前的冠名单位有雪榕生物科技、中国绿宝,以及其他的上市企业和准上市企业。蘑菇节对中国食用菌最大的意义体现在促进了中国食用菌行业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的食用菌产业,由弱变强,由小到大,这是一个最大的提升。
坦白讲,首届蘑菇节,举办非常的艰难。而到目前发展成这样一个盛会,主要归根于行业发展起来了,企业壮大起来了,企业又反哺于行业。我与雪榕生物的杨总,是很好的朋友,在第十届蘑菇节筹备的前期,他打电话告知我已经准备好赞助了。我认为当企业做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他会想到要反哺于行业,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我们的第二大赞助商,中国绿宝,同样在筹备蘑菇节的前期,短信告知我将会赞助蘑菇节。我很激动,也被企业家的情怀所感动。我认为中国蘑菇节真正提升了和推动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是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大概带过600人次的团队到国外的大型食用菌发达地区考察和学习。我们过去到国外去,没有人理我们,但现在,外国友人对我们非常尊重。我们采取了引进来走出去这种方法,促进了我们和国际的接轨,也让外国友人了解到了中国企业的壮大,看到了中国市场的诱惑力,因此外商也急于进入中国市场。因此,可以说中国蘑菇节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对于业内人士而言,中国蘑菇节就像是食用菌行业人的春节。这一点说明了中国蘑菇节,成为中国食用菌产业人的大型聚会。这相比于过去也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中国网:中国蘑菇节举办十年来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规模到国际化的过程,为漳州赢得“中国菇都”、“中国罐头之都”、“世界食用菌罐头之都”,以及“中国食品名城”等美誉,您作为中国蘑菇节不可缺少的核心人物,您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下十年来的感想呢?
刘自强:2006年,我第一次带中国的企业家到荷兰参加荷兰的蘑菇节,2006年5月29日日本对中国的食用菌产品设限,漳州的白背木耳往日本出口,还有大量的农残超标,但并未超出日本限制标准。而我本身作为中国食品土蓄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的秘书长,我有义务解决中国食用品产品在进出口环节中出现的问题。由于大量农残问题的出现,我不得不代表行业出面与漳州市政府协调,如何让产品正常出口。在我记忆中,我当时做了一个食用菌食品安全会议,与当时市政府领导一拍即合,由此有了第一届蘑菇节。
过去的蘑菇节是花博会中的一个小分支,而目前不断发展壮大,现已从花博会中独立出来,与花博会享有平起平坐的地位。前五届的举办,真的非常艰辛,我们参会代表没有固定的居所,其中的酸甜苦辣,一言难尽。因此我真的很感谢漳州市人民政府,还有漳州市蘑菇业的朋友、前辈,一般人无法了解我们背后努力的艰辛。但我们有浓浓的食用菌情结。过程不重要,关键是看结果,结果好就行,只要结果好,一切都值得。
中国网:中国的食用菌出口产量在世界上占有非常高的比例,您认为本届蘑菇节的举办对我国食用菌产业有什么样的促进作用呢?
刘自强:按中国人的说法,十年一大庆五年一小庆。我记得第九届的主题是如何种好菇,如何卖好菇,一开始蘑菇节作为一个平台,把国内外先进的技术进行行业交流。到了第十年,实际上是对前十届蘑菇节的总结,从2012年中国食用菌工厂发展到第一波高潮的时候,进行IPO前期的预热。许多企业发现了食用菌行业的利润相当可观,就蜂拥似而入。伴随着今年雪榕生物科技,中国绿宝的成功登陆上市,中国食用菌的利润仍然非常值得关注。
发展到第十届蘑菇节,既是对前十届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我们的中国蘑菇节与其他蘑菇节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是紧扣产业,而不是紧扣于学术。解决目前中国食用菌企业的发展、未来的需要,是举办蘑菇节的目的。资本的运作、员工积极性的提高、包括股权的设计、资产的增值保值,都是我们未来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作为食用菌行业者,我非常享受这个过程,也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