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170302174938](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703/02/1750082540172.png)
2月的大兴安岭仍然傲雪凌霜,黑龙江大兴安岭阿木尔林业局红旗管护区却早已一片繁忙。接菌、装锅、打包、拌料……职工们忙得热火朝天。如火如荼的食用菌产业搅热了大兴安岭寒冷的早春。
出台优惠政策 壮大绿色食品产业
阿木尔林业局红旗管护区施业区总面积11万多公顷,在册职工331人,自1978年成立以来,累计为国家生产商品材100多万立方米。“木头经济”一度是这里的支柱产业。然而2014年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职工转岗摆在管护区党组织和职工面前,如何突围“木头经济”成为一道不得不思考的难题。
为了实现林区的产业转型,近几年来,管护区按照地委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制定了全民创业电子档案,出台了全民创业扶持政策,架设供电线路3000多米,引灌溉水渠700多米,建成了35公顷的黑木耳种植基地,无偿为种植户提供育菌室15栋房舍,引导职工发展食用菌产业。
正是由于政策措施到位,管护区涌现了赖迎春、何心舟、周振林等食用菌养殖大户。2016年,管护区养殖黑木耳、松衫灵芝和滑子菇达100万袋,安置转岗职工及家属就业200多人。
今年48岁的巨长会原来是管护区一名采伐工。今年趁着营林生产间隙,他和妻子都参与到了食用菌生产中来,夫妻俩一天能挣到230元。巨长会的儿子在外地上大学,一年2万多元的学杂费因为从事食用菌生产得到了很大缓解。
结对子强帮扶 解决养殖难题
阿木尔林业局红旗管护区党支部以“四个在一线”为载体,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与养殖户结对子,形成了党建围绕产业转,产业发展促党建的可喜局面。
每年8月是采集山产品与采摘黑木耳的双重叠加期,食用菌养殖户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用工荒。为了帮助养殖户采摘黑木耳,及时收耳归仓,管护区成立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仅在2016年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就为养殖户义务献工100多人次。
针对养殖户生产环节不精、不细,无形当中增加了生产成本的实际,管护区党支部由支部书记亲自挂帅,带领党政班子成员深入到生产食用菌现场,帮助养殖户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精细化管理,督促党员干部成为“土专家”。
管护区党支部书记穆臣伟介绍说:“养殖食用菌的效益,是一分分算出来的,是一道道工序节省出来的。如果在生产过程中,接菌不是在无菌环境下操作,菌包就会产生病菌、杂菌,1000袋不算啥,1万袋损失就大了。”
在党支部的实力护航下,养殖户的实际困难解决了,职工养殖食用菌的热情越来越高涨。
成立合作组织 实现设备信息共享
为了实现合作共赢,红旗管护区成立了两个食用菌合作社,将食用菌养殖大户整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实现人力、设备、信息共享,有效降低了市场风险。
食用菌养殖大户刑俊国2016年收获干品黑木耳3000多公斤,以每公斤60元的批发价格,全部卖给了经销商。今年他生产黑木耳三级菌包15万袋,另有10万袋松衫灵芝下地。由于他率先安装使用了自动接菌机、蒸汽消毒锅等设备,免费提供给其他养殖户生产食用菌,今年带动了赖迎格养殖黑木耳6万袋。
食用菌养殖大户何心舟今年生产黑木耳三级菌包10万袋,每天生产菌包4000袋。何心舟说:“时间不等人,我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我生产完后,其他养殖户等着用打包机呢。”据了解,红旗管护区按照合作社的管理机制,统一了菌种,统一了生产标准,今年将生产养殖食用菌100多万袋。目前,食用菌生产正在有序进行中。
人勤春来早。阿木尔林业局红旗管护区抓住产业提档升级的有利时机,乘势而上,大步迈向了转型发展的新征程,用“黑牡丹”为代表的食用菌产业转型突围了传统的“木头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