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讯:3月16日晚,2017第二届全国羊肚菌大会在华中农业大学举行。大会特邀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赵琪博士同与会代表一同探讨了中国黑色羊肚菌栽培及产业化现状等相关问题。
赵琪博士首先介绍了黑色羊肚菌的各种栽培模式,其中重点介绍了保护地模式,他讲道:“2012年我们取梯棱羊肚菌、六妹羊肚菌、七妹羊肚菌和九妹羊肚菌制成栽培种,栽培种经过水合处理后,撒播于整好地的微碱性土壤上、覆土,制作并添加栽培料和田间常规管理90-120天,即可获得子实体。”
现场,赵琪博士还提到羊肚菌栽培产业成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一个新兴产业,拥有栽培技术简单、机械化程度高、管理成本低、生产周期短、投资回报率高、符合“一带一路”和“精准扶贫”政策等优势条件,有利于羊肚菌产业的发展。然而羊肚菌产业与其它食用菌产业相比差距明显,生活史、无性孢子作用和繁殖机理等没有解决,同时缺少栽培技术规范,出菇不均匀,菌种制作层次不齐、缺乏行业标准等问题制约着产业发展。
此外,赵琪博士在报告中还提到羊肚菌种植风险问题。他表示,大规模的羊肚菌商业种植技术研究及生产实践都存在薄弱的环节,并没有形成一种成熟的种植模式,加之羊肚菌对生长环境的选择问题,许多地区的羊肚菌生产在种植过程中遭遇了菌种退化和产量不稳定,其中大部分羊肚菌大田产量约为50-60公斤/亩,甚至有的种植户是颗粒无收。加之羊肚菌菌种的价格要远远高于普通的农作物种子,在高投入低收成的情况下,给农户的种植带来了极大的风险,也为地区推行羊肚菌种植产业化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赵琪博士表示,羊肚菌产业理论上是农业产业中最适合产业化经营的产业,但由于菌种质量等因素的阻碍,致使产业经营程度低。他讲到,羊肚菌的种类多(62个物种),其主要的繁殖方式包括孢子繁殖和组织繁殖,菌种退化现象明显,菌种研究创新不够,生产的菌种技术含量低,没有核心竞争力,极易被复制,这种种因素制约着羊肚菌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谈及羊肚菌产业前景问题时,赵琪博士表示羊肚菌为食用菌行业中的明星物种,产品价格合理,约在100-130元/kg,知名度和认可度高,且市场缺口巨大,2016年年产鲜菇不到3000吨,全国产量20万吨以上的栽培食用菌有20 余种,与50万吨的野生食用菌相比不到千分之五。
2017第二届全国羊肚菌大会安排了特邀报告、主旨报告、羊肚菌栽培技术研讨会、羊肚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会议、圆桌论坛、基地参观等内容及活动,同期还举行了湖北省食用菌协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来自全国二十六个省市地区的400余名参会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此次大会由中国菌物学会、湖北省食用菌协会主办,由华中农业大学应用真菌研究所、中国菌物学会菌物产业分会、易菇网承办。业内主流专家云集,报告水平高,参会代表充满热情,会议组织服务周到,是一次专业性强、参与度高、影响面广的行业盛会,本次会议奏响2017年食用菌行业活动华美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