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规模。编制《通江银耳产业倍增计划实施方案》,通过银耳单产、生产规模、行业产值、农民收入和产业形象五个倍增及三次产业互动发展,实现银耳产业百亿目标。今年食用菌种植基地力争突破6.5万亩,规模达6.5亿袋,产量达22万吨(鲜品),产值达25亿元。
做优品质。优化“通江银耳”生长条件,实施大气、水、土壤三大行动计划;建立“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县、乡和工业集聚区、村(社区)三级网格体系,与乡(镇)部门签订《环保目标责任书》。
做长链条。通过政府搭桥,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提高科技含量,逐步形成技术研发→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产品加工→品牌化营销→带动多行业同步发展的产业链;与四川大学等高校合作,加强银耳精深加工,开发出银耳茶、银耳粉等20多个银耳系列产品;建立陈河银耳产业园,诺水河银耳特色街,将银耳文化与风景旅游相结合,增强产业联动效应。
做强品牌。组织企业、专业合作社先后到上海市、广州市等地参加农博会、西博会、渝洽会,借势宣传、拓展销售渠道;开展“农超”对接,先后与重庆市等地方批发市场和超市建立产品配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在成都、重庆等城市设立分公司、开设窗口,将通江银耳推向大市场。力争到2020年,建成通江银耳加工业产业集群,创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实现银耳加工业年产值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