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全州:食用菌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发布日期】:2007-12-26  【来源】:全球食品配料网
    【核心提示】:全州县地处桂东北著名的“湘桂走廊”,属岭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9℃,年降雨量

    全州县地处桂东北著名的“湘桂走廊”,属岭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9℃,年降雨量1400-  1600mm,年平均日照1569小时,农业人口69.8万,耕地4.67万公顷,粮食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特别是稻草秸秆资源十分丰富,非常适合种植食用菌

    全州县食用菌生产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生产蘑菇出口,1974年至1983年间,由外贸组织,全县每年生产盐水菇200吨出口, 1984年至1988年与湖南邵阳灌头厂发展订单农业,每年生产蘑菇300吨销售给灌头厂,1989年蘑菇生产面积达10万平方米,产量800多吨, 1990年后,由于受学潮影响,蘑菇销路不畅,产量大幅减少,蘑菇生产也就慢慢放弃了。2003年,在县委、县政府以及农业部门的引导下,全州食用菌生产开始起步,2004年4月,绍水镇等地的食用菌种植户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全州县食用菌协会,协会在良种推广、生产管理、技术指导、统一销售等方面规范引导,促进了食用菌产业大发展。在协会的影响下,全州县食用菌产业获得长足的发展,当年生产面积58万平方米,总产量0.43万吨,产值1075万元。到 2006年,全县食用菌生产面积160万平方米,总产量1.58万吨,总产值9549万元。

    为抓好示范带动,2005年,县农业局和绍水镇人民政府在绍水镇五里塘建起了面积5万平方米的高标准食用菌科技示范园,该基地占地面积53亩,共建设100个大棚,总面积5万平方米,对我县食用菌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起到了积极的科技示范作用。

    全县食用菌生产经过四年跨越式的发展,今年全县食用菌种植面积已达510万平方米,其中夏季反季节食用菌生产面积达10万平方米,种植品种有双孢蘑菇、平菇香菇金针菇、茶新菇、杏鲍菇、秀珍菇、鸡腿菇、竹荪等10多个品种,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绍水、咸水、才湾、凤凰、龙水、大西江、永岁、全州镇等乡(镇),其它乡镇也有零星种植。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夏季开发才湾天湖山上种植的反季节菇受到区、市各级领导的肯定和一致好评。

     我县发展食用菌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除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外,大面积的冬闲田及丰富的秸杆资源、富余劳动力等也是其它地方无可比拟的,其种植时间,比桂南一带的食用菌早约15天,即采用简易的“三避”技术种植的蘑菇在10月中下旬即开始出菇,可采收到第二年的4月份,不影响第二年的水稻双季生产。

    产业的兴起也带动了市场的繁荣,目前,落户全州县的食用菌龙头企业已达5家,中小型的个体食用菌加工达到了60多家,全州县已成为广西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之一,并被自治区列入全区食用菌生产大县行列,食用菌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与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全州农业也走出了一条种养“双赢”的  “稻――灯――鱼(鸭)――菇”生态、循环农业之路。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