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704/21/0907009840172.jpg)
可食红孔牛肝菌野外子实体(版权归赵宽所有 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704/21/0907263140172.jpg)
可食红孔牛肝菌野外子实体(版权归赵宽所有 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704/21/0907525940172.jpg)
可食红孔牛肝菌野外子实体(版权归赵宽所有 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易菇网讯: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赵宽博士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华西亚高山植物园的科研人员邵慧敏合作,发现并描述了牛肝菌科、红孔牛肝菌属一新种——可食红红孔牛肝菌Rubroboletus esculentus Kuan Zhao, Hui M. Shao & Zhu L. Yang。该种在我国西南的四川和云南均有分布,在四川阿坝州、都江堰和成都的野生食用菌市场上也较为常见,并深受消费者喜爱。因其盖表和子实层表面鲜红至深红色,而被当地群众称为“大红菌”。该研究成果为其“验明正身”,并为后续研究其食药用价值奠定了基础。
据悉,赵宽博士2016年于昆明植物研究所毕业,目前任教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在野外采集标本的基础上,结合市场考察,通过与国内外近缘类群进行仔细的形态特征比对,利用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等综合手段,明确证实了可食红孔牛肝菌在牛肝菌“家谱”的地位。
牛肝菌多数可食,但也不乏毒菌,有些甚至可以致命,如欧洲著名的魔王牛肝菌Rubroboletus satanas。红孔牛肝菌属目前全球已知共13种,其中中国分布有3种,除新发表的可食红孔牛肝菌之外,还有中华红孔牛肝菌Rubroboletus sinicus (W.F. Chiu) Kuan Zhao et Zhu L. Yang 和宽孢红孔牛肝菌Rubroboletus latisporus Kuan Zhao et Zhu L. Yang,该三种均为中国特有。加强对我国牛肝菌多样性的认识,对于资源保护、食药用价值的开发具有重要科学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