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内蒙古频道1月16日电(白冰)种植蘑菇,一度让包头市的一些农户伤透了心。8年过去了,如今用牛粪种植双孢菇产业成为包头市农民增收新亮点。
据了解,1998年至2000年,包头市一度兴起养蘑菇热,九原区建起300栋大棚、土默特右旗建起100栋大棚养蘑菇,培养基用玉米秸秆和麦秸,由于
养分不够,大部分只能种平菇。而且产品集中在11月至来年元月上市,货多价低,平均每斤卖1.5元,少时卖几毛钱。养蘑菇最好培养基之一是牛粪,2000年时,包头市只有8000头奶牛,产生的牛粪无几。
“8年过去了,包头市的奶牛发展到39万头,年产牛粪200万吨,牛粪的处理成了大问题。除了少数地方用于沼气之外,大部分堆放和还田,在村子里造成污染”,包头市奶牛办兼扶贫办主任任福说。
2007年,包头市扶贫办派人去河南和安徽阜阳等地考察,得知当地用牛粪种植双孢菇,制成罐头出口美国、日本等21个国家,供不应求。每斤鲜菇卖5元,做成罐头增值到18元。当地的牛粪也水涨船高,卖到0.28元一斤。
双孢菇,在蘑菇系列里排名第二,它是一种国际上非常热销的食用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2007年,包头市在内蒙古第一家由政府组织推广种植双孢菇,当年市政府投入260万元,旗县区政府也相应配套了资金。到2008年1月7日,包头市在九原区、土默特右旗、固阳县和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的9个乡镇共建成10个示范点、181栋大棚种双孢菇,共有近百户农户参加。每个大棚占地0.5亩,共用去2500吨牛粪。
包头市九原区农户经过试验、示范推广后,发现种植双孢菇优势凸显,它不与农争时,不与人争料,不与地争肥,占地小,用水少,投资少,效益高。利用现有温室,阳棚种植蔬菜,阴棚种植双孢菇,蔬菜是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而双孢菇是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可形成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优势产业。
2007年9月15日,第一批九原区的双孢菇采摘了,每栋大棚收了6000斤,每斤卖5元。一栋大棚毛收入2万-3万元。同时包头其他地区的双孢菇也陆续进入采摘期,该产业还带动运输、采摘、餐饮等产业发展。
在种植过程中,包头市聘任内蒙古农科所专家贾博渊任首席顾问,负责给农户进行技术指导。为了解决菇多伤农的老问题,包头市引进外地一家企业投资,在包头市兴建蘑菇罐头厂,并于2007年10月中旬奠基,准备将双孢菇产品推向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