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170527162657_副本](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705/27/1707374040172.jpg)
大会现场
姚方杰教授是我国食用菌行业唯一获此殊荣者,获奖名单公布后,易菇网第一时间向姚方杰教授了解,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中国科协 科技部 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评选全国创新争先奖的通知》(人社部函〔2017〕47号)要求,全国创新争先奖拟表彰对象于2017年5月16日至2017年5月22日公示,刚开始公示就收到许多媒体的采访邀约,起初并未透露此事,直到准备到北京参加领奖前才让家人和学生知道。
姚教授向易菇网戏称自己是这次获奖代表中的“小虾米”,她介绍说:“能够获奖还是有些意外。因为本次奖项评选要求非常严格,有报道统计,在最初入选名单中有近百位两院院士在列,还有许多院士候选人或行业领军人才,相比较之下感觉获奖希望不大,但咱小虾米也能获奖还是很激动!”
![1(2)_副本](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705/27/1708092740172.jpg)
姚方杰教授在大会现场
在谈到本次获奖体会时,姚教授说:“我要特别感谢吉林农业大学和我的导师李玉院士多年来对我的培养,感谢国家自然基金委、科技部、农业部、吉林省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非常幸运被聘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岗位科学家,有了体系连续支持,我们才能拿出原始创新,哪怕小到‘不成文’的黑木耳耳片皱褶的发现。但是这些原始创新恰恰是国家需要的,评审专家看重的!有了体系连续支持,我们才能由基础研究入手,从根本上解决产业关键技术问题,哪怕小到菌种质量可追溯规范。但是这些规范恰恰为产业急要的,菌种企业看重的。”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705/27/1708321540172.jpg)
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谈到激动处,姚教授继续说道:“有了体系连续支持,我们才能很快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哪怕小到临时覆盖技术。但是这些技术恰恰为‘北耳南扩’所需要的,农民看重的!有了体系连续支持,我们才能拥有庞大的科技资源,哪怕小到赞比亚平菇增湿降温技术,也可以在热带海南、高原西藏先行先试,也可以不顾及6个小时时差请教同行。但是这些服务恰恰为热带高原食用菌生产所需要的,援非看重的!因此也希望借此机会,感谢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首席科学家张金霞研究员及同仁,感谢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木薯首席科学家李开绵研究员及同仁!还要感谢单位领导的督促和鞭策!感谢大家一直的支持和帮助!”
据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尚勇介绍,全国创新争先奖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之后,国家批准设立的又一个重要的科技奖项,是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补充,是国家科技奖项与重大人才计划的有机衔接,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一个科技人才大奖。本次评选邀请包括157名院士在内的300多位各学科领域的杰出代表,科技管理专家和企业的负责同志担任评审专家。经网上预审、初评、复评,从217个渠道推荐的1343名优秀科技工作者和227个科研团队中,共评选产生了10个奖牌获奖团队,28名奖章获奖人选,254名奖状获奖人选。
“全国创新争先奖”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每次表彰10个科研团队授予奖牌,表彰不超过30个科技工作者授予奖章,享受省部级劳模待遇,表彰不超过300名科技工作者授予奖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