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通过近五年的努力,目前已发展到奶牛2.9万头,年产奶量达86135吨,奶农收入12058万元,乳畜产业成为农民致富、财政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然而随着乳畜业产业的发展,“牛粪”的问题日渐凸现。牛粪,为冷性肥料,其氮元素含量较底,肥力低下。目前大理市奶牛存栏2.9万头,每天排粪量可达29万公斤,一年达10万吨以上,因处理方式简单、粗放,除一部份直接作为肥料还田外,多数牛粪集中在各村房前屋后的公共用地,滋生虫蝇、污染环境、臭气熏天,成为大理农村环境的一大污染源,同时也是洱海治理的一大难题。
针对这个问题,大理市科技局2006年4月前往安徽省临泉县了解和学习该县用牛粪发展“双孢蘑菇”产业的经验和做法,按照循环经济的观点,利用“牛粪”种植食用菌,以“牛―粪―菌―沼―肥―草―牛”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与市园艺站在上关、海东、凤仪、下关等镇选择6户种植示范户,安排1680O的土地,进行用牛粪栽种双孢蘑菇的试验,取得了初步成效;2007年11月,大理市科技局、市园艺站又在喜洲镇金泰养殖场安排1000O“双孢蘑菇”生产示范项目,进一步论证了该项目的可行性,专家们一致认为:当前,运用牛粪种植双孢蘑菇这个项目目前工艺已经成熟,技术可行,原料现成,具备产业化条件,是延长乳畜业产业链、提高乳畜业综合效益的一条有效途径。目前,大理市每年因奶牛养殖产生10万吨的牛粪,如果全部用于双孢蘑菇栽培,可种植双孢蘑菇400万O,总产值可达2.4亿元,可实现纯收入1.7亿元,每户奶农可平均增收万元以上。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如果能够加大牛粪的开发利用,让牛粪成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农民就会自觉地完成对其的收集,其对环境的污染就会降低直至消除,随之而来的是一条增收途径的形成,昔日的环境污染源将成为农民的致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