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706/30/0907589840172.jpg)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706/30/0907589840172.jpg)
茯苓是一种药、食两用真菌,为传统中药材,自古被誉为中药的“四君八珍”之一。茯苓性平、味苦,对人体具有渗湿利水、防癌抗衰、增强机体免疫力之独特功效。如今,茯苓被誉为“松蔸上崛起的产业”。
靖州栽培茯苓历史悠久,享有“靖州茯苓甲天下”的美誉,素有“中国茯苓之乡”之称。日前,“靖州茯苓”通过审核评定,准予使用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标志,进一步推动了靖州茯苓产业的发展。
产业处于快速成长期 但集中化程度不高
目前我国茯苓种植行业整体处于快速成长期, 2011-2016年茯苓出口金额累计 21272.41 万美元,出口总量达 55678.41 吨,每千克茯苓出口单价累计增长 20.8%。销售价格方面,2014年,我国茯苓出口单价4.54美元/千克,2015年,出口单价则上升到5.36美元/千克。2016年,由于多地遭受洪水自然灾害,市场需求稳定,国内产区统货价格20-25元/千克,市场销售行情继续呈现稳中有升态势,产区栽培户的热情逐渐高涨。
然而,茯苓产业也存在着规模化集中化程度不高,行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精深加工产品不足,产品附加值偏低等问题。如何让茯苓产业发展在新型化、产业化、规模化取得重大突破,最终实现茯苓产业绿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行业内广泛探讨的问题。
![0 (1)](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706/30/0908401840172.jpg)
“茯苓之乡”持续发力 推动全国产业发展
靖州茯苓人工栽培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主要是从野生茯苓菌核组织分离、纯化、选育茯苓菌种。靖州科技人员选育的茯苓菌种于1974年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鉴定定名为“5.78”菌种,并在茯苓产区推广。靖州开创了菌种培植茯苓的先河,被誉为现代茯苓种植技术的发源地。
九十年代初,靖州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统一规划,发动苓农自筹资金修建了一个集科研、制种、加工、营销为一体,日可容纳一万多人从业的“中国靖州茯苓大市场”。2004年又组成建立了“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茯苓专业协会”。靖州茯苓产业的发展,从此就以茯苓大市场为依托,政府部门做指导,龙头企业为主导,县茯苓专业协会做技术、信息、引导,现已形成了中国哪里农民想种茯苓,哪里有鲜茯,哪里就有靖州人在指导技术和收购茯苓,目前经过靖州茯苓专业协会,茯苓龙头企业科研人员的努力,现已研发出了“茯苓茶”、“茯苓酒”、“茯苓口服液”、“茯苓各种糖果”,引导把茯苓做成菜肴进入酒家、家庭餐桌,特别是正在研发中的茯苓针剂即将成功,还有美容品、饲料都在研发中。
![0 (2)](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706/30/0908539440172.jpg)
2017第二届全国茯苓会议聚焦靖州 搭平台谋发展促产业
首届全国茯苓会议于2014年10月在华中农业大学举办,会议历时三天,安排了4个茯苓业内专家主题报告,9个专题报告,以及茯苓产业发展圆桌论坛、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易菇大讲堂、产品展示,参观考察,并召开了茯苓产业联盟成立预备会议,来自全国各地茯苓产区的近150名参会代表参加了会议。
自上届会议召开后,产业经过三年发展,业内人士对规范菌种生产管理、做好茯苓产品精深加工文章、加强茯苓交易市场监管、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建立行业联盟等问题达成广泛期盼的共识。针对这一现状,为进一步加快茯苓生产技术和市场前沿信息的互通,促进产业产、学、研的互动交流、本着“搭建国内外交流平台,共谋茯苓科技协同创新,促进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宗旨,将于2017年11月24-26日在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举行2017第二届全国茯苓会议,此次会议由中国菌物学会主办,中共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委员会、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中国菌物学会菌物产业分会、易菇网承办。
从会议组委会获悉,2017年6月31日前注册交费600元/人,8月31日前注册交费900元/人,9月1日后及现场注册交费1200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