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公斤棉籽加上玉米芯、麸皮等农作物下脚料,经过80天左右的孕育,就能“长”出一朵半斤重左右的“菇花”,市场售价达10多元。我市农民郑玉权,首次成功培育出食用菌“新贵”――白灵菇。
昨天,在维扬区西湖镇胡场村,记者走进郑玉权用于栽培食用菌的日光大棚,看到一排排砖头大小的菌种袋整整齐齐码放着,袋子里装的是棉籽壳、玉米芯等农作物下脚料,袋子上盛开着一朵朵巴掌大的雪白菌花。
正在采摘白灵菇的农民郑玉权告诉记者,白灵菇原产自小兴安岭最高峰汤旺河,发源地在原始大森林中,其市场价格较高,目前批发价达30元/公斤左右。
了解到种植白灵菇的前景广阔,郑玉权下定决心引种白灵菇。在市农科院专家指导下,投资搭建设施大棚,成功培育出白灵菇。
“当初权当废物利用,结果一万袋农作物下脚料,一年就长出了2500公斤白灵菇,赚了5万元。”郑玉权开心地说,下一步,他要把白灵菇种植技术传授给村民,扩大种植面积,拓展市场销售,让更多村民和他一起共同增收致富。
(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