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708/28/0953271811944.jpg)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708/28/0953404511944.jpg)
27日,“2017年楚雄国际野生菌中毒临床防控会议”在云南楚雄州召开,从会上获悉,中国经系统考证确认的野生毒菌有435种,其中大部分在云南均有分布,每年云南省误食野生毒菌发生伤亡的数量占据了全国总数的40%,误食野生毒菌中毒已是一项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
楚雄州拥有丰富的野生菌资源,全州野生菌保育面积达200万亩,林下采集及交易野生菌达2.3万吨,产值达10.44亿元,占全省野生菌产量的五分之一,楚雄州南华县是全省最大的野生菌集散地。在食用野生菌成为餐桌上美味佳肴的同时,误食野生毒菌导致伤亡的公共卫生事件频有发生,据统计,2016年全州食用野生菌中毒报告371例。
为此,在当天召开的会议中,2002年化学诺贝尔奖获得者Kurt Hermann W·thrich(库尔特·赫尔曼·维特里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副所长孙承业、及江苏、海南、广东、湖南、昆明等地研究蘑菇中毒的专家,就蘑菇毒理研究、健康效应研究、毒蘑菇中毒患者救治等问题展开讨论。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将围绕野生菌中毒临床防控、基于大麻素及大麻素受体的药物研发、中国有毒蘑菇的分布等多方面议题作学术报告。
与此同时,云南省野生蘑菇中毒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项目于当天下午正式启动。28日,赴楚雄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将前往楚雄紫溪山开展野外蘑菇标本采集及现场鉴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