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伊宁县青年农场农民姚忠平在温室大棚里收获双孢菇。去年11月,他投资近4万元在青年农场的温室大棚基地建成了这座800平方米的大棚,下料后至今年2月初进入收获期,双孢菇由伊犁农大公司以10元钱的价格负责回收,头三天收获双孢菇500多公斤,一次性卖了5000多元,以后每天能收获双孢菇80多公斤,每天能有800元左右的进帐,双孢菇的一个生产周期大约是5个月,这样他不仅在一个生产周期内就能收回成本,还能有一笔相当丰厚的利润。
在基地里同他一起种双孢菇的有8位农民兄弟,也都像他一样获得了很好的收成。刚开始,他们不懂技术,但是有伊犁农大公司作他们的靠山,他们建棚时,农大公司派出的技术人员就常驻在工地上,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技术人员给他们出点子、想办法,在同等面积的条件下,把大棚的种植种植体积扩大,别处的大棚只能装得下两层菇床,而青年农场的大棚却能装四层,原因是他们在建大棚时,向地下挖下去了近两米深,然后又把墙体加高40公分左右。“这个办法很管用,冬天保温好,能节省三分之一的煤炭,架四个火炉烧一天能管好几天。”姚忠平赞不绝口。另一位名叫王和坤的菇农告诉笔者说,他以前四处打工,不知道咋种地,场里鼓励种蔬菜大棚后,他同妻子一起回来包了个大棚,建大棚时,场里的有关领导给他送来了贷款,还给他送来了建大棚所需的木料,见有技术人员给包技术服务,他便选择了种双孢菇。在技术人员手把手地指导下,他撒下了双孢菇的种子。“等呀,就像等生儿子一像等,这心里的难受劲儿就甭提了。乖乖,2月7日,大年初一的时候,整个大棚都是白花花的一片。”王和坤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头一次收获双孢菇的复杂而又喜悦的心情。现在,这些白花花的双孢菇就像一盆盆一桶桶白花花的银子,让菇农们心花怒放,豪情万丈,姚忠平等人还在筹划着在双孢菇大棚前面种拱棚,并且还在探索夏季种植双孢菇的经验,因为双孢菇怕高温,这个时候是双孢菇的生产淡季,也是双孢菇最值钱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