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贵州省委、省政府发布《2017年脱贫攻坚秋季攻势行动令》,把蔬菜和食用菌作为全省脱贫攻坚的重点产业来抓。要求按照贫困农户“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基本要求,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用好秋收备耕下种有利时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大调整。
行动令要求全省各地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切实落实农村“三变”改革要求,合理界定和保护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在产业链条中的地位和利益,让产业发展真正惠及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
贵州立体气候明显,在海拔1000—2400米的区域。夏季凉爽,7月平均气温在25℃以下,无须遮阳降温设施可生产多种蔬菜;在海拔700米以下的区域,冬春季节气候温暖,1月平均气温在8℃以上,可露地生产喜温果菜。
抓秋冬绿色优质蔬菜增产增效。重点在700米以下低海拔富热量河谷地区,选择瓜果豆类喜温蔬菜,其他中高海拔地区选择根茎叶花类喜凉蔬菜进行组织化、规模化生产,加强田间管理和科技服务,提高产量和质量,实现冬春规模化上市,实现全年蔬菜种植1650万亩、产量2050万吨、综合产值1060亿元、菜农人均净增收2000元,带动30万贫困人口脱贫。
积极借鉴推广安龙食用菌产业“1210”扶贫模式,推进食用菌基地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完成全年10亿棒食用菌原种、栽培种生产基地和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重点生产羊肚菌、灰树花、猴头菇等特色珍稀食用菌和香菇、木耳、平菇等大宗食用菌。
积极挖掘利用紫花菌、牛肝菌等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推进野生菌大范围扩繁生产。争取全年产菌56万吨、产值55亿元,带动10万贫困人口脱贫。
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发展蔬菜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明确,到2019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2000万亩(次),建成标准化、规模化基地300万亩,产量2600万吨,产值1000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0万户90万人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