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1290](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710/26/1734165340172.jpg)
杨祝良
易菇网讯:“朋友是暂时的,对手是永久的,生存是硬道理。”在2017第五届全国天麻会议暨中国(小草坝)天麻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主旨报告环节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祝良研究员作了《天麻与蜜环菌:朋友还是对手?》的报告。报告中,杨祝良研究员同与会代表一起共同探讨了天麻生长需要蜜环菌、蜜环菌有哪些种、伴栽天麻的蜜环菌等方面的问题。
据介绍,蜜环菌菌盖淡土黄色、蜂蜜色至黄褐色,菌褶弯生至延生,孢子印白色多具菌环和根状菌索,一般曾认为“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为天麻提供营养,不同的蜜环菌菌株对天麻产量和天麻素的含量影响不同。
杨祝良研究员表示,从蜜环菌生物种的划分来看,蜜环菌真菌多为双因子四极性配合系统不同倍性菌株形态不同,典型的单孢菌株呈白色棉毛状气生菌落形态,组织分离菌株呈褐色扁平壳状、缺乏气生菌丝的菌落形态。
报告中,杨祝良研究员提到目前世界上已报道的有拉丁学名的蜜环菌生物种中欧洲有7种,北美洲有10种,非洲有2种,澳大利亚及邻近地区5中,亚洲地区的韩国3种、日本8种、伊朗4种。而我国蜜环菌分为5个支系,至少15个系统发育种,7种与天麻栽培有关。
杨祝良研究员在谈及菌种筛选问题时,他通过对比初选菌种A. cepistipes (HKAS86542)、A. nabsnona (HKAS86550 )、A. sp. (Nag. E, HKAS86550)以及优良菌种A. sp. 2 (HKAS86543)、A. sp. 3 (HKAS86552)、A. sp. 6 (HKAS86558),向参会代表介绍了两类菌种的共性。他表示,两类菌种均属于弱致病力的蜜环菌属真菌;生长速度都较快;都具较丰富的根状菌索,单轴分支。
在谈及“精明的天麻,败阵的蜜环菌?”问题时,杨祝良研究员讲道:“朋友是暂时的,对手是永久的,生存是硬道理;天麻能“吃”某些蜜环菌,蜜环菌也能“吃”天麻,能力因种而异;总体上,天麻在“玩”类似走钢丝的“游戏”,胜败参半。”
10月21-23日,2017第五届全国天麻会议暨中国(小草坝)天麻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云南彝良县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菌物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主办,中共彝良县委、彝良县人民政府、中国菌物学会菌物产业分会、易菇网共同承办。除主旨报告外,大会同期还举行了中国(小草坝)天麻产业高峰论坛,小草坝天麻烹饪美食品鉴会,天麻新产品、新技术、菌需物资及成果展览,展览安排了53个展位展出600余种新产品新技术,吸引了2000多人观看、采购。还前往中国天麻博物馆、天麻栽培基地、彝良山益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参观考察。大会吸引了来自全国16个省市地区以及韩国的近400名一线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天麻从业者。会议同期,还召开了天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第二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