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防控野生毒蘑菇中毒工作座谈会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二司司长马纯良主持会议并讲话。这是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室为落实全国人大代表、大冶有色职工李莉的第4991号建议而召开的现场推进会,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以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oM~IyxX100](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710/31/1427375240172.jpg)
全国毒蘑菇防控工作座谈会在昆明市震庄迎宾馆召开
![oM~IFr1100](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710/31/1427592140172.jpg)
![oM~IFr1100](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710/31/1427592140172.jpg)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二司司长马纯良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我国食用菌资源分布广泛,尤其集中在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和湖南、湖北等地区,因误食野生毒蘑菇导致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全国人大代表李莉在调研工作中,了解到基层的野生蘑菇中毒事件频发,有的家庭成员就是因为“一餐饭”而集体“消失”,事故教训惨重。期间,一些社会人士也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积极向李莉反映,希望国家层面科学管控并进行科普宣传,严防毒蘑菇爬上餐桌,因为这既是家庭之痛、也是社会之痛。
![oM~JTCX100](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710/31/1428203840172.jpg)
全国人大代表李莉作总结发言
经过大量的调研,李莉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关于毒蘑菇防控的建议。建议得到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16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印发了《关于加强有毒蘑菇食物中毒防控宣传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将预防宣传工作与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工作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增强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健康意识、食品安全意识,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在当天举行的全国防控野生毒蘑菇中毒工作座谈会上,马纯良明确表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联合国家卫计委、中科院、中国科协等部门加强野生蘑菇种类、毒素类型、中毒治疗方法和药物的基础研究,进行野生毒蘑菇快速识别技术与仪器的研制,督促地方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预防野生毒蘑菇中毒的科普宣传、医护人员的培训教育和监管执法,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和治疗指南,保障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安全。
座谈会上,李莉作总结发言,提出了“成立全国毒蘑菇防控专家委员会、蘑菇中毒治疗药物研制”等6条建议。
![oM~L1Em100](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710/31/1428525740172.jpg)
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内知名菌物研究专家图力古尔发言
![oM~LaEm100](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710/31/1429105940172.jpg)
![oM~LaEm100](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710/31/1429105940172.jpg)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真菌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陈作红发言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710/31/1429246840172.jpg)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710/31/1429246840172.jpg)
湖北“毒蘑菇”课题组成员马锦星发言
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图力古尔,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真菌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陈作红,湖北“毒蘑菇”课题组成员马锦星,及来自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等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oM~MPym100](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710/31/1429406340172.jpg)
部分与会代表合影留念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计委、中国科协及来自全国十二个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领导均作了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