菇贱伤农,一度曾让包头市的部分农户伤透了心。如今8年过去了,包头养菇业毅然东山再起,并且还搭上了“奶牛快车”!到今年2月14日,包头市九原区和土右旗、固阳县、达茂旗的9个乡镇共建成10个养菇示范点、181栋养菇大棚,有近百个农户参与养菇。
1998年至2000年,包头市一度兴起养蘑菇热,仅养菇大棚九原区就建了300栋,土右旗也建了100栋。因培养基用玉米秸秆和麦秸养分不够,只能种平菇。大部分蘑菇集中在11月至第二年元月上市,货多价低,每公斤均价3元,少时只卖几毛钱。
牛粪是养蘑菇最好的培养基之一,然而在2000年时,包头市只有8000头奶牛,牛粪根本不够养菇用。2007年,包头市的奶牛发展到39万头,年产牛粪200万吨,利用牛粪的养菇条件成熟。
包头市扶贫办工作人员通过考察得知,河南和安徽阜阳等地用牛粪种植双孢菇,制成罐头出口美国、日本等21个国家,产品供不应求。双孢菇在蘑菇系列里排名第二。每公斤鲜菇卖10元,做成罐头增值到18元。当地的牛粪因此水涨船高―――1公斤买卖0.56元。
包头市政府2007年投入260万元,旗县区政府也拿出配套资金,从2007年8月开始养双孢菇。到2008年1月7日,已建成10个示范点、181栋大棚,吸引了近百户农户参与其中,一共用去2500吨牛粪。
这一次发展大规模的养菇业,包头市聘任内蒙古农科所专家贾博渊任首席顾问。除了利用牛粪之外,还用营养丰富的玉米芯做培养基。2007年9月15日,九原区采摘了第一批双孢菇,每栋大棚收获了3000公斤,每公斤卖到10元。一栋大棚毛收入达2―3万元。
为了防止再度发生菇多伤农的问题,包头市引进了一家蘑菇罐头厂,生产车间已于2007年10月中旬奠基。今后,一方面要注意蘑菇的均衡上市,另一方面,要努力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