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国平](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711/28/1502412111944.jpg)
彭国平作报告
易菇网讯:“在很短的生长周期内,茯苓如何长成这么大的个体,并且合成了如此多的茯苓多糖?茯苓在土壤中如此强势,一旦离开了生长环境,又如此不堪一击?”11月25日,在2017第二届全国茯苓会议主题报告上,湖南农业大学彭国平副教授在《靖州茯苓栽培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与转录组分析》的报告中讲到。
会上,彭国平副教授介绍到,为解决上述问题,该团队对“5.78”、“湘靖28”、“靖航一号”三个茯苓品种进行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对三种材料进行转录组分析,通过比较分析它们之间基因表达的差异,筛选出与茯苓多糖合成相关的关键基因,这一工作为茯苓多糖合成机制研究与优良种质培育奠定基础。
通过对三个品种的生物学特性比较,彭国平副教授从加工性能以及常见成分进行了分析。他表示,不论是从折干率、出品率、皮肉比等加工性能方面来看,还是从总蛋白含量、水溶性蛋白含量、醇容性蛋白含量、总多糖含量、折算成鲜茯苓含糖量等常见成分分析来看,靖航一号是一个相对较优的品种,主要的经济价值指标尤其明显。
彭国平讲授还讲到,通过分析DEG在各代谢通路中的分布情况,DEG在核糖体通路都是表现为下调而没有上调,与前期所进行的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基本一致;在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路中控制聚半乳糖醛酶合成的gene_10432在靖航一号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品种;控制a-葡糖苷酶合成的gene_2561、gene_3259在“靖航一号“中相对于“湘靖28”表达上调;在半乳糖代谢通路中控制半乳糖苷酶合成的gene_542在“靖航一号”中的表达量高于另外两个品种。
2017第二届全国茯苓会议于11月24-26日在湖南省靖州县举行,会议由中国菌物学会主办,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茯苓专业协会、中国菌物学会菌物产业分会、易菇网等单位承办,会议安排了主题报告、专题报告共16个,同期举行了茯苓产业发展圆桌论坛、茯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会议暨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茯苓养生烹饪大赛、茯苓会议展览等精彩活动,是继2014首届全国茯苓会议之后我国茯苓产业又一次盛会。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711/28/1517573011944.jpg)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711/28/1518218811944.jpg)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711/28/1518453311944.jpg)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711/28/1519077811944.jpg)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711/28/1519251811944.jpg)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711/28/1520105111944.jpg)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711/28/1520346411944.jpg)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711/28/1520584311944.jpg)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711/28/152120371194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