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全国贫困地区发展食用菌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情况调查和分析


    【发布日期】:2017-12-17  【来源】:中国食用菌协会  【作者】:高茂林

    (四)龙头企业积极发挥领头作用
    雪榕生物公司于2014年、2015年、2016年在贵州毕节市的威宁和大方两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分别投入资金4,000万元、36,567万元、56,905万元,建立了5个食用菌生产项目,包括威宁金针菇项目、威宁香菇项目、威宁杏鲍菇项目、大方海鲜菇项目、大方食用菌大棚项目,已实现日产食用菌110吨,包括金针菇90吨,香菇20吨,日产100吨海鲜菇与日产40吨杏鲍菇生产车间已在试生产。上述项目投产后,雪榕生物贵州毕节基地的生产规模、投资规模将位居雪榕生物六大生产基地之首。
    威宁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也是贵州省面积最大的民族自治县,贵州省直管县试点,是贵州省最贫困的县之一,人口140多万,其中贫困人口24万。威宁县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属于喀斯特地貌,石漠化面积比较大,岩溶出露面积占65.4%,有专家通过对全国600个扶贫重点县的监测表明,威宁县在全国属于极强生态脆弱区,资源匮乏,缺土缺水、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做产业难。
    雪榕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工厂化种植食用菌,生产模式具有不在土壤上种植、对土壤没有要求的特点,生产不受制于威宁县的自然条件,实现了“不与粮抢地、不与地抢肥”的集约生产。同时,由于威宁县处于低纬度的高海拔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冷凉气候非常适宜各类食用菌的生长,在威宁的高海拔地区建设食用菌工厂可以大幅节约能源的使用。威宁县是人口大县,能满足食用菌栽培生产的劳动力需求。发展工厂化食用菌种植产业,符合威宁县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人口条件以及威宁县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集聚化发展的发展规划。
    2015年,大方雪榕和威宁雪榕累计招聘员工1,608人、雇佣专业合作社人员3,090人,完成产业培训4,698人,实现当地居民就业4,24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78人。2016年,大方雪榕和威宁雪榕累计招聘员工523人、聘用专业合作社人员3,855人,完成产业培训4,378人,实现当地居民就业3,88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65人。
    食用菌工厂化种植所需员工90%为非技术工种,可以促使当地农民工就近就业,食用菌产业的大量用工需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地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自投产以来,雪榕生物在贵州毕节地区已解累计决近6000名劳动力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占到1/9以上,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大方雪榕和威宁雪榕周边村镇大多数青壮年现都留在当地安心就业,这也从根本上改善了之前留守老人、儿童的生存现状,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在直接雇佣农民进入工厂开展生产之外,与当地农业合作社签订合同,建立明确的契约关系,按合同价格收购。对于年龄偏大,无法进入集约型工厂工作的农民,通过产业培训机制,鼓励周边农民从事不易工厂化种植的品种。
    龙头企业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帮助当地丰富产业结构,带动诸多新行业在当地投资建厂,如纸箱厂、包装厂等,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工厂周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一批餐饮、超市等生活设施,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致富渠道,极大地改善了所在地的物流服务,方便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距威宁雪榕2公里的阳光新区、创业小区将陆续迁入威宁县异地扶贫搬迁居民约2000户,届时预计将产生约4000人的就业需求。
    辽宁省玄宇食用菌公司于2007年入驻兴城市华山街道开展食用菌产业扶贫工作,以食用菌产业为基础,依托食用菌产业各环节标准化体系,调整资金投入到扶贫实体建设上,共筹集资金13800万元完成了6个服务实体建设。通过产业标准化操作,提高了扶贫项目质量效应和脱贫成效,为精准扶贫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已经建立了菌种繁育中心,通过树下食用菌仿野生栽培,复壮和筛选新品种,已驯化优良品种22个,年生产母种30万支、生产原种40万袋、生产栽培种120万袋,保证了农民食用菌生产种源的供应。建立菌包工厂化生产车间,年生产出菇菌包1550万包,解决了农户手工操作的难题,降低了生产成本。建立了产品加工基地,设有食用菌净菜、菌丸、菌饺、食用菌香肠、食用菌火腿5条生产线,年加工食用菌产品1.8万吨,解决了农户产品的回收和加工问题。建立了冷链物流配送,建有冷藏库和物流配送中心,购置冷链物流运输车,年装载量5.4万吨,服务于菌包、保鲜品、冷冻品的市场配送。建立了扶贫生产基地,建设食用菌日光温室大棚360亩,装配自动卷帘、自动喷水、生物防治、物联网等现代化技术,无偿提供农户使用,解决了农户没有生产场所的难题。建立了阿里巴巴电商平台,华山食用菌电商平台,通过线上交易、线下配送形成了通往城市市场的渠道,有效地解决了市场销售问题。
    2016年,华山街道共有贫困户607户,这些贫困农户没有生产场所和生产资金,还有一部分贫困户无生产能力,面对这些扶贫越来越难的贫困户,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2016年又投资3300万元,建造占地640亩建设面积214亩134栋现代化扶贫生产基地,2017年3月陆续投入生产,到目前已帮扶贫困户65户,贫困户入棚经营后,每批收入4000多元,每年栽培3-4批收入在15000元至20000元;开展了由合作社社员骨干“一帮一”救助工作,已有44户无生产能力的贫困户得到救助,每名社员每月从收入中支付救助资金120元,一年救助1440元,救助的贫困户救助资金+低保资金+农业收入超过3500元,达到脱贫标准。
    玄宇公司计划2017年帮助30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同时,先为农户提供菌包,回收产品时抵扣菌包款,让农户零投入。与贫困村合作,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每年为华山街道绿化村创收16万元,为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项目支持,使绿化村有自己的产业收入,又能更好的带动村民致富创收。公司组建了食用菌标准化技术培训团队,自2014年至2017年共举办免费培训班7次,培训540人次。研发了《秸秆加工生产食用菌综合丰产技术标准》等,逐步突破秸秆平菇栽培、秸秆滑菇栽培、秸秆鲍鱼菇栽培、秸秆黑木耳栽培、秸秆灵芝栽培等技术,尤其木腐菌草腐化技术添补了国内空白,每年为全市用于食用菌生产节省木材上万吨,为现阶段秸秆综合利用和转化开辟了新的渠道,这一技术在全市推广6600多户,累计创社会效益10多亿元。
    二、选择食用菌产业脱贫的主要因素
    (一)对市场的良好预期

    随着国内消费市场快速增长,食用菌普及化、健康化消费成为常态,社会对食用菌产业发展预期看好。全行业的加工能力和水平快速提升,食用菌产业的附加值明显增长,产业发展空间见涨。国际市场发展迅猛,一批企业已经进入国际化发展轨道,市场目标进一步扩大。工商资本大量进入,助推了产业的发展和水平的提升。同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受成本和利润双重挤压及发展壮大动力下,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二)企业对优惠政策和资金的良好预期
    发展资金和用地,对食用菌企业而言是永恒的饥渴,产业扶贫资金和用地优惠政策对企业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同时,扶贫攻坚期间,各地出台了各项综合性的支农扶贫优惠政策和保护性资源利用的优惠政策,对企业而言是千载难逢。
    (三)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区域生产布局的调整适逢其时
    经过多年的努力,各地、各个科研项单位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上积累了一大批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成果转化需要综合条件,大规模的产业脱贫为此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完成第一轮“东菇西移”和品种调整之后,第二轮区域和结构的调整已经开始。
    (四)政府部门的推动
    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众多的种植当中,食用菌产业无疑是健康和绿色产业的典型代表,食用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较强,比较效益优势明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趋势,食用菌园区化、工业化、小镇化等特点切合时机。
    扶贫脱贫的需要。产业脱贫需要短平快,而且风险相对可控,产业发展要有可持续性,食用菌正中下怀。同时,各地对涉农资金进行了整合,能够对引进的项目补贴和生产给予实际保障。
    宽松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中国特有的集中力量办大事,边看边干边修正,保证了工作的快速落实。
    (五)产业模式成熟且可以快速模仿复制
    随着技术进步,食用菌产业对自然条件、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源的要求明显放宽。人工栽培食用菌对地域的要求不再苛刻,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实现了专业化分工和模式化培训。生产设施和装备水平的提升,成套式、可拆装的设备设施的发展,为快速投产提供了条件。
    开放式的学习借鉴为模仿提供了便利。组团式、频繁化的参观学习和考察,可以快速借鉴成功经验,实现高仿真立体式的复制。而且,当前对技术发明、生产专利保护程度与能力还不高,市场的规范化不足,也为快速复制产业提供了便利。
    据香菇分会对福建省尤溪县调查,香菇产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为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第一产业在全县所占比重不断降低,从业人员不断减少,香菇生产逐渐往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县内的安农(福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新建一条现代化日产香菇4万袋(包)的周年工厂化生产线,新建28座香菇水帘培养出菇大棚及菌种场、包装车间、冷藏库、蓄水池、供电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公司核心示范基地年生产香菇100万袋,销售菌包200万袋,产值1280万元,带动农户生产香菇达200万袋,产值1100多万元。
    福建马诗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独创的香菇低海拨地区周年化生产模式,采用香菇不同温型菌株择优搭配、生态条件与新设备组合,新技术应用,实现香菇优质高效栽培和周年产品均衡上市。公司负责为农户代加工菌包、建设水帘式的养菌和出菇大棚、产品回收相关事项;养菌、出菇、加工、流通等需要大量劳动力环节,由农户负责实施。改变了一家一户模式,实现食用菌产业由低技术、低效益向高技术、高效益转变;由分散型、作坊型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通过实施生产技术创新,通过采用水帘、设施温控技术,选用不同菌龄的新菌种,突破香菇低海拔周年生产技术瓶颈;通过栽培模式创新,采用层架栽培,改变传统的地栽模式,既提高土地利用率,又实现“菇上岸”,食品安全更有保障;通过合作模式创新,为农民代加工菌包、租赁大棚、产品回收,实现企业与农户共嬴。
    从2011年起,尤溪县将食用菌产业列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四大重点产业,每年县财政预算100万元作为产业发展扶持资金,重点对菌包生产企业、龙头企业、加工企业、设施大棚、水帘应用、试验示范等予以补助。2013年被省农业厅列为省级农民创业园,每年有500万元扶持资金,香菇企业是重点扶持环节。三年来,扶持相关企业250万元。园区内食用菌企业、大户生产用电按农业用电的70%收取,每年生产香菇企业可节约电费150万元。同时,争取国家、省级项目扶持项目资金390万元。
    据黑木耳分会调查,“十二五”期间,全国黑木耳产量增长了2.5倍,成为仅次于香菇、平菇的第三大主栽品种,对产业富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黑木耳栽培基地建设异常迅猛,发展势头空前。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佳木斯、牡丹江等市所属的30多个市县,吉林省的通化、珲春、蛟河10多个市县,以及辽宁的抚顺、丹东,内蒙古的扎兰屯、牙克石,陕西汉中,新疆乌鲁木齐、北疆山区等地,过去黑木耳栽培规模微小,有些地方甚至根本不生产,几年时间异军突起,迅速形成了较大的基地规模。
    在产学研的协作攻关,先后开发了无筋、少筋、优质、高产的黑木耳菌种,丰富了菌种的品类;开展了培养基木屑的常规替代料试验,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做好后续准备;研发了可拆解黑木耳整体棚室、菌包传输机、自动装袋机、自动窝口机、自动接菌机、自动刺孔机等一大批新技术装备,精密性、实用性和自动化水平大幅度提高,为黑木耳产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在东北三省迅速涌现出一批黑木耳工厂化生产企业,佰盛、黑尊、三友、亮子奔腾等几家企业在制菌育菌乃至全流程生产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果,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黑木耳加工品达到80多个品种。“十二五”期间,仅东宁县就先后与3个省(自治区)的7各县市区结为食用菌友好市县;向国内9个省(自治区)的29个市县和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市、韩国全罗北道派出技术人员提供了技术援助。全国各地也有1000多个团组前往东宁参观考察,东宁县热情接待,热心提供信息、技术咨询服务。
     
    关键词: 精准脱贫 精准扶贫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