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全国贫困地区发展食用菌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情况调查和分析


    【发布日期】:2017-12-17  【来源】:中国食用菌协会  【作者】:高茂林

    三、食用菌产业扶贫的几个焦点问题
    (一)产能快速增长对市场的影响

    关于产业脱贫中全国食用菌新增产能情况,没有准确统计。根据我会及各省对生产情况的调查统计,2016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为3596.66万吨,产值为2741.78亿元。比2015年的产量3476.27万吨增长了3.46%,比2015年的产值2516.38亿元增长了8.96%。这个数据只是一个大的基本情况的反映,应该能够体现出全国食用菌发展的概况和总的趋势。具体到某个地区、单个品种,情况各异,有增有减。
    总的看,2016年多数省市保持平稳发展,部分省区增长较快,全国总产量增长速度放缓。与2015年相比,增长幅度较大的是贵州、陕西、吉林、湖北、广东、山西省,分别增长了126.34%、52.21%、20.97%、15.6%、12.17%和11.44%。由此可见,西部和地区食用菌产业发展加快,东部地区加快结构调整。
    贵州省增长加快的主要原因是,原来产业底子薄,起点低。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将食用菌产业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之一,统筹布局,狠抓落实。贵州省设立了“一县一业”产业扶贫子基金、农产品泉涌工程等相关优惠政策。全省现有71个县正在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吸引了一大批龙头企业进驻贵州,食用菌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陕西省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产业扶贫力度加大,陕南汉中、安康、商洛三市地处秦巴山区,多数贫困县选择了以食用菌为扶贫产业,促进了食用菌产量、产值大幅增长。
    吉林省黑木耳产量再创新高,主要原因,一是其他行业企业转行到食用菌产业的较多,二是全省有八个贫困县将黑木耳作为扶贫攻坚的主导产业,三是受2015年黑木耳价格好的影响,刺激了原有企业及种植户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全省香菇产量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外地鲜菇大量涌入本地市场,导致本省香菇价格大跌,挫伤了本地种菇的积极性。全省平菇市场较为稳定,种植数量有所提高。受气候因素影响,野生食用菌产量有明显提高。
    广东省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前几年的价格出现下滑并进入价格低谷。近两年,多种食用菌价格有所上涨,一些其他行业的企业看到了商机,一些上市公司在本地投资建厂,有的接盘了老企业,有的对生产品种进行了调整。总体看,工厂化生产逐步增加,食用菌的产量继续增长。受环保政策影响,广州附近的全省最大草菇产区拆迁,本地草菇产量锐减。
    山西省食用菌产量增长主要集中在香菇、双孢菇和杏鲍菇,其中香菇增产23120吨,双孢菇增产7114吨,杏鲍菇增产1940吨。主要原因:一是本省冷资源气候丰富,昼夜温差大,适合反季节香菇栽培,出菇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至9月底,销售价格平均达到12元/公斤;二是本省贫困县较多,食用菌成为脱贫的好项目,各市县的扶持力度较大,进一步促进了香菇和双孢菇的发展,2016年比2015年多生产香菇2500多万棒,新增双孢菇栽培面积52万平方米。吕梁市香菇的生产量2016年就比2015年增加了2000多万袋,共计2万多吨。三是山西凯盛公司投资的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基地全面投产,山西宇昊公司投资建设的双孢菇种植的大型工厂化项目也开始投产,增大了杏鲍菇和双孢菇的产能。
    2016年食用菌产量下降的有12个省市,安徽省(-22.06%)、北京市(-18.53%)、浙江省(-14.41%)、天津市(-12.68%)、重庆市(-11.07%)、湖南省(-10.08%)、山东省(-4.79%)、上海市(-2.72%)、云南省(-2.55%)、甘肃省(-0.67%)和辽宁省(-0.29%)。
    安徽省产量下降的原因,一是由于传统的香菇木耳等食用菌价格不高,产区农户发展中药材、果蔬等其他高效经济作物积极性高;二是大别山等皖南山区等继续压缩传统菇类种植,大力发展灵芝、桑黄、蛹虫草等药用菌;三是由于物流提速,周边省份工厂化食用菌鲜品更加方便地进入本地市场。
    北京、天津和山东省受环境综合治理的政策影响,燃煤锅炉不允许使用,造成部分菇农停止生产,还有一些规模化的基地也停产或转移生产。
    浙江省表现为栽培规模、总产量、农业产值的“三减”。据农业部门统计,2016年生产面积7.59万亩,同比上年8.83万亩减少了14%;鲜菇总产量72.89万吨,同比上年84.8万吨减14%;农业产值56.98亿元,同比上年58.6亿元减2.76%。主产地金华市的生产量和产值有所增长,丽水、嘉兴、衢州等生产量和产值均有大幅下降。丽水市食用菌栽培总量5.79亿袋(折算),同比减8.53%,其中香菇3.66亿袋,同比减7.49%,黑木耳1.52亿袋,同比减10.50%。食用菌鲜品总量45.89万吨(鲜品),同比减6.9%;总产值26.62亿元,同比减1.05%。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提升改造标准菇棚,拆除老旧菇棚较多,散小户种植减少;二是种菇效益不高,主要食用菌产品市场价格仍然较低,市场销售不畅,影响生产积极性;三是连作障碍影响,黑木耳等烂棒率有所增加,影响商品品质。
    湖南省因前两年工厂化生产规模的急剧扩大,2015年个别品种产量相对过剩并导致效益下滑,有些工厂化企业出现间断性停止生产。
    按品种统计,前7位的品种依次是:香菇(898.3万吨)、黑木耳(679.54万吨)、平菇(538.11万吨)、双孢蘑菇(335.22万吨)、金针菇(266.93万吨)、毛木耳(183.43万吨)和滑菇(177.1万吨)。排在前7位的品种的总产量占全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的85.6%,是我国食用菌产品的主要品种。2016年产量在90-20万吨的食用菌品种依次是杏鲍菇、茶薪菇、银耳、真姬菇、秀珍菇、草菇等6个品种。
    2016年,香菇依然是产量最大的品种,产量比2015年的增长了17.17%。其中,河南省275.5万吨,占全国香菇年产量的30.67%。
    黑木耳是第二大品种,产量679.54万吨,同比增长7.23%,黑龙江省293.3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43.17%,吉林省产量为168.9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4.9%。
    平菇为第三大品种,产量比2015年减少了8.82%,山东省产量最大,共143.14万吨。金针菇产量与2015年相比增加了2.13%,其中,山东、江苏、四川3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6%。 
    2016年滑菇产量与2015年相比增长228%,主要是河北省2016年产量140.7万吨,2015年产量是18.64万吨;2016年猴头菇的产量是17.5万吨,与2015年相比增长了27.5%;榆黄菇增长了149.21%,山东省产量增长较多。
    2016年产量增加的品种还有:羊肚菌、牛肝菌、天麻、灰树花、银耳。产量下降的品种有:杏鲍菇、草菇、平菇、秀珍菇、松茸、茯苓和猪苓、大球盖菇、竹荪、北虫草和金福菇。
    从总的情况看,2016年食用菌产业继续保持产量增长和结构调整两大趋势,全产业提档升级和提质增效步伐明显加快。在国家精准扶贫等相关政策的刺激下,食用菌产业发展首当其冲,西部、东北和华北地区增长幅度较大。受各地政策引导及市场和成本因素影响,东南部地区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香菇、黑木耳仍是发展的热点,羊肚菌等珍稀小品种的产量增长较快。食用菌的精深加工和三产融合发展能力增强,产品附加值增加和产业链延伸发展得到重视。
    反映在市场和流通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价格的地区差异、一个时期内波动成为常态,符合市场规律。食用菌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价格波动也可以引导生产,也必然会形成优胜劣汰。同时,在这个过程,地区之间、企业之间和品种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二)扶贫政策和资金的公平性
    具体到食用菌产业,扶贫优惠政策和资金主要涉及到土地、基础设施建设、用电、税收、信贷和资金奖励等。具体实施中,有的是通过培训、保险等形式,有的是用在政府管理、市场开拓和产业服务方面,相应的企业、合作社、菇农都是直接受益者。历史地看,涉农生产享受优惠政策和资金的帮助是常态,现在有,将来仍然会存在下去。这是农业生产的特性所决定的,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
    “扶贫菇”进入市场没有特别地贴上标签,一样地参与市场竞争。优惠政策、各种补贴所得,笼统地可以理解成间接地成为企业、菇农总收入的一部分,可以看作收入中的一个增量部分。
    以云南省富宁县为例,通过建立和完善“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发展运行模式,使公司发展计划和基地发展计划相吻合,执行订单发展生产,将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紧密联合起来,增强产业凝聚力。专业合作社或种植大户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集中种植带动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共同发展,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土地或扶持专项贷款资金入股合作社或种植大户参与到食用菌产业发展中来,从而获得股金分红或直接参与管理种植收入。按每户种植一亩黑木耳计算,亩投入生产管理成本3万余元,亩产值达4万元,除去生产管理成本户均可实现增收0.8万元以上。
    同时,该县建立产业扶持政策发展机制:
    一是发放贴息贷款。2017年县政府筹集1000万元作为风险抵押金,撬动银行贷款资金1亿元用于扶持食用菌产业发展。重点扶持适宜种植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食用菌种植。乡镇每发展种植1亩食用菌给予2.5万元的贴息贷款扶持,每户扶持不超过2亩,贴息贷款不超过5万元,贴息期为3年。种植食用菌超过2亩的企业、合作社或种植大户,可使用未发展食用菌种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贴息贷款政策发展种植食用菌,即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以5万元的贴息贷款资金入股,企业、合作社或种植大户每年按一定比例的股金分红给予建档立卡贫困户,且一年期满后必须代为其偿还贷款本金。
    二是黑木耳种植补助。2017年县委、政府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专门用于黑木耳种植项目补助。农户种植黑木耳,给予菌棒补助每棒0.3元;种植农户每种植1亩黑木耳配套建设一个菌棒培育房,政府给予每个培育房补助1600元。
    三是开展食用菌种植保险工作,在化解企业经营风险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种植农户抵抗自然灾害风险能力,尽量为种植户减轻成本负担,解除了农户因灾致贫、因灾返贫问题,为做强做大食用菌产业保驾护航。同时,积极组织项目申报争取资金支持。这种方式有一定的代表性,解决了贫困户自主生产无技术、无劳力、无资金的难题,也化解了各种风险。
    广西钟山县制定了相关脱贫产业帮扶政策,对种植黑木耳1亩以上的贫困户,每1万棒菌棒(成本2万元),由县财政补助3000元、政府贴息贷款1.6万元、贫困户自筹1000元。县农信社贷款100万元给天怡公司建立菌棒生产车间;县财政整合资金100万元支持黑木耳种植基地的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县政府用于食用菌产业的贴息贷款达920万元,带动贫困户自筹30.6万元。对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可享受县农村信用社5万元以下3年以内的小额信贷,贫困户将5万元贷款一次入股到黑木耳产业扶贫企业,入股期间每年可享受8%的固定红利4000元。目前,天怡公司已承接贫困户小额信贷资金600万元。公司以50元/公斤收购干黑木耳的方式,与全县12个乡镇签订种植黑木耳300亩,其中,贫困户170户种植200亩,非贫困户种植面积100亩。
    内蒙古大兴安岭阿里河林业局将食用菌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产业之一,对困难职工采取“授人以渔”的帮扶方式,帮助其尽快脱贫致富。这个局确定了猴头菇、黑木耳、滑子菇、松杉灵芝、杏鲍菇等12个食用菌研究品种,并在培养基的制备、栽培方式以及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多项对比试验,总结了简易棚白桦短段木松杉灵芝人工栽培、工厂化吊袋滑子菇的生产等技术,研究了猴头菇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法,取得了4项自治区级科研成果,为林业局的科技扶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申报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3项,争取国家资金280万元,成果转化率达75%。将食用菌产业园区生产的300万袋食用菌全部承包给职工进行培植,并将园区内的54个大棚无偿给职工使用。为增强帮扶效果,林业局对56户困难职工采取分类帮扶措施,给予实物和资金支持。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已有11个乡镇25个行政村195户贫困户832名贫困人口报名栽培食用菌79.4万棒,预计投入资金951.6万元,其中,通过扶贫贴息贷款投入945万元。积极组织贫困户申请扶贫小额信贷,解决发展资金困难的问题;选派技术人员到乡镇、村屯做好技术培训、选址以及设施建设等指导工作
    贵州玉屏县大力发展茶树菇,贵福菌业采用“三统一分”的生产模式,即“统一提供菌袋、统一提供技术管理、统一产品(含废菌袋)回收,农户分户进行出菇管理”的生产模式。茶树菇菌棒生产成本约3.00元/棒,每个菌棒产量1斤,贵福菌业公司以不低于3.50元/斤进行回收,利润每棒可达到0.5元以上,生产后的废菌袋公司以0.30元/袋进行回收,每个菌袋的利润可达0.8元,每个大棚种植8万袋左右,每个大棚年产值可达30.4万元以上,纯利润4万元以上。通过这种“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形成健全的利益连接机制,有效带动贫困户精准脱贫。
    遵义市借鉴安龙县“1210”脱贫模式,即:1户贫困户每年租用2个大棚种植食用菌,两年收入可达10万元。提出全市食用菌产业三年累计带动3.0万贫困人口脱贫,人均增收3200元。
    吉林汪清县天桥岭镇原来种玉米每亩地利润在1000元左右,现在改种木耳,每亩地增收1.5万元。这几年来,汪清县共扶持86个村开展木耳种植,实现产值8.25亿元。
     
    关键词: 精准脱贫 精准扶贫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