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全国贫困地区发展食用菌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情况调查和分析


    【发布日期】:2017-12-17  【来源】:中国食用菌协会  【作者】:高茂林
    【核心提示】:各地将食用菌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重兵器,是经过大量市场调研之后作出的慎重决策。广大农户作为多年被扶持的老“运动员”,已经历经了多年的市场洗礼,一致看好食用菌产业,确实是寄予了希望。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硬任务下,食用菌产业扶贫的路线图需要精心设计、精准对接,不允许有丝毫闪失或脱轨。

    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食用菌产业从种植业中异军突起,食用菌因为品种多样化、生产方式现代化以及较高的经济价值等特点,受到了市场和资本的追捧。
    “十二五”时期,全国已经初步实现了“东菇西移”以及区域与市场的初步调整和分工。“十三五”伊始,中央部署了“五个一批”的扶贫攻坚战略,其中强调了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各地不约而同地抓住了食用菌生产“短、平、快”的特点,将其当作优势特色的典型大力推广。在各地政府主导和行政化力量的推动下,龙头企业热情高涨,食用菌发展热火朝天,新工厂和新菇棚恍如一阵春风之后灿烂盛开,随之,一大批农户就地成为了新“菇农”。
    各地将食用菌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重兵器,是经过大量市场调研之后作出的慎重决策。广大农户作为多年被扶持的老“运动员”,已经历经了多年的市场洗礼,一致看好食用菌产业,确实是寄予了希望。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硬任务下,食用菌产业扶贫的路线图需要精心设计、精准对接,不允许有丝毫闪失或脱轨。
    基于此,有必要对各地已经开展的工作、对大家比较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一个分析,以利于进一步统一思想,稳步推进工作,预防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一、各地的主要做法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把培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2017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张家口市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提出,要把发展生产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李克强总理在2017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将食用菌列入优势特色产业之一。
    产业扶贫攻坚战已经轰轰烈烈地在全国打响,各地紧锣密鼓编制规划,因地制宜培育产业,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2016年5月23日,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汪洋在全国产业扶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促进产业发展与贫困人口脱贫对接,让贫困人口从产业发展中受益,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在广泛调研反复研究的基础上,农业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明确了产业扶贫的发展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保障机制等,成为各地推动产业扶贫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明确了编制一个好规划、选准一个好产业、打造一个好龙头、创新一个好机制、形成一个好体系,形成了产业扶贫的“五个一”工作思路。
    消除贫困,是事关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事。中央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要通过产业扶贫实现3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顶层设计之后,是制定科学精准的路线图。目前,中西部22个省(区、市)编制了产业精准脱贫规划,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签署了脱贫攻坚责任书,向党中央立下了军令状,脱贫攻坚已成为全党和全社会的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
    各地对于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共同预期是,市场有发展空间,在限定时间内,食用菌产业的投入、收益和风险相对可控。多数省(市、区)、部分地(市)和众多的县(市、区)及乡镇,都制定了与食用菌相关的引导和扶持政策。
    (一)部分省(区、市)的政策与措施
    吉林省人民政府2016年4月印发了《关于吉林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的指导意见》,明确“贯彻协调发展理念,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东部积极发展人参、中药材、食用菌和休闲旅游、生态健康产业,发展特色型种植业。” 2016年下拨专项扶贫资金8.4亿元,支持东部片区开发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支持西部发展省级棚膜蔬菜等园艺特产业项目和杂粮、杂豆等农特产品,力争做到“村村有产业、有合作社,户户有项目”。《吉林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要求,推进特色产业扶贫,优化发展种植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积极建设一批设施蔬菜、食用菌、水果、花卉等特色优势产品种植基地。东部地区重点引导带动贫困户开展天麻、贝母等中药材,木耳、香菇等食用菌。省农业部门制定的“十三五”规划,再次明确了,到2020年,全省食(药)用菌规模达到40亿袋,产量达到200万吨,产值实现140亿元以上,分别比2013年增长90%、1.3倍和1.5倍以上。
    贵州省将食用菌列为七大扶贫产业攻坚战和五大优势产业的首位,计划用三年(2017年——2019年)的时间,力争全省食用菌种植规模达到40万亩(40亿棒),产量达到240万吨,产值达到300亿元,累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0万人脱贫;重点打造50个产业重点县,构建五大产业带。同时,启动发展农业大数据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旨在利用大数据助力大扶贫,聚焦食用菌、茶叶、蔬菜、生态家禽和中药材5个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建立全省农业产业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贫困县与对口帮扶城市产销对接和农产品“泉涌”提供数据基础,积极探索农业大数据助推脱贫攻坚的新路子。
    河北省高度重视食用菌产业发展,把食用菌作为重要新兴产业和扶贫主导产业来抓,制定出台了促进食用菌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专门意见,整合资金达15.2亿元,初步构建了“一带三区”产业布局。着力建设太行山和燕山木腐菌产业带、张承坝上高原错季产区、环京津名特优食用菌产区、冀中南平原作物秸秆转化草腐产业,建成平泉卧龙、阜平天生桥等30多个产业聚集区,1万亩以上食用菌大县达到8个。其中,平泉县6万多亩,总产超50万吨,成为当地惠及农民最广、带动增收显著、社会影响最大的特色主导产业。《河北省关于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明确,以10个万亩食用菌大县和20个千亩以上规模化园区为抓手,突出香菇等特色主导品种,加快建设太行山燕山食用菌产业带。
    广西54个贫困县中,开展食用菌生产的县有53个,生产面积达3276.18万平方米,预计鲜菇产量17.44万吨,产值21.59亿元。2016年度广西食用菌从业者人均收入2.3万元,比2005年度增加1.85万元,翻了四倍。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食用菌生产在广西54个贫困县实现了100%全覆盖,开展食用菌生产的贫困户人均收入约5000元,体现了良好的产业效应。不仅如此,优势区域雏形呈现,超万吨大县达到29个。广西初步形成了双孢菇、香菇、木耳、平菇、桑枝秀珍菇等食用菌、草菇等中高温菇生产六大优势特色产区,产业逐步向资源优势区域集聚,生产大县稳定在30个左右,2015年度栽培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县(市、区)有35个,产量超1万吨的29个,产值超1亿元的27个。一批食用菌产品通过了“三品一标”认证认定,实现了零突破,先后有20多个食用菌产品通过我国有机食品认证、欧盟有机食品认证及产地认定。
    《黑龙江省产业扶贫规划(2016-2020年)》强调了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带动脱贫。坚持效益优先,科学定位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加快发展蔬菜、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业,建设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基地和示范园区。支持贫困村建设节能日光温室、钢架大棚等农业设施,以蔬菜、瓜果、食用菌等设施化、规模化生产为重点,打造一批设施生产专业村、生产基地。对于贫困地区蔬菜生产专业村、带动贫困户发展蔬菜、食用菌生产和就业的新型经营主体,优先安排标准化设施农业项目。依托森林资源,积极发展浆果、北药、山特产品采集等林下经济和沙产业、碳汇林项目建设,以短养长,增强贫困人口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与资源保护“双赢”。省政府综合考虑全省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现状,围绕中部平原精品农业区、辽北粮油和畜牧业区、辽东林业和特色农业区、辽西畜牧和设施农业区、沿海水产粮食粮食果蔬农业区等五大区域布局,确定了粮食粮食、油料、食用菌等16项精准脱贫特色产业。
    《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将加快推进生猪、食用菌等10大重点产业发展,到2020年,10大重点产业综合产值达8100亿元,全省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10000亿元以上。全省农业增加值达3000亿元,其中10大重点产业的农业增加值达2200亿元,农业增加值由全国第14位上升到第13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直接来自10大重点产业的收入达5000元左右。
    《江西省 “十三五”产业精准扶贫规划》明确,产业扶贫重点任务中,蔬菜产业的产业布局要积极融入环南昌优势产区、乐平优势产区、上饶优势产区、九江优势产区、萍宜新优势产区、鹰抚优势产区、赣州优势产区、永丰优势产区等八个优势蔬菜产区,以及白莲产区、食用菌产区、山药产区、水生蔬菜产区、西甜瓜产区五个特色蔬菜产区。
     
    关键词: 精准脱贫 精准扶贫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