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松桃孟溪镇黑木耳种植基地见闻


    【发布日期】:2018-01-28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通过园区大平台,支撑产业大品牌,切实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在产业扶贫的道路上,企业只是‘牵手’走一程,贫困户的头脑中只有装备了‘真枪实弹’,赚取到‘真金白银’,企业才敢‘放手’,党委政府才能‘放心’。”扶贫工作如何一劳永逸,从孟溪镇镇长姚许静的生动阐述中,能感受到,孟溪镇党政班子看得更远,走得更实,想得更深。
      冬日的暖阳,照耀着松桃苗族自治县孟溪镇矮屯村的田坝,与此起彼伏的欢声笑语交融在一起,暖人心扉。俯瞰大坝,数十名贫困农户满怀喜悦地参与劳作,一座座菌棚、一排排菌棒镶嵌在平坦肥沃的土地上,一幅产业兴旺的乡村画卷尽收眼底。
      “发展产业事在人为,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捧着沉甸甸的菌棒,该镇分管扶贫副镇长吴旺德感慨万千。“10天流转中心区用地200亩,两个月建成大棚17个,半年培育菌棒80万段……”透过数字,矮屯人每天都在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嬗变。
      同样发生嬗变的,还有困苦的光景和陈旧的观念。回想以前,大家常年攥着锄把子、顶着穷帽子、熬着苦日子,哪怕把土地翻个底朝天,也刨不出几分闲钱。
      “该干什么?”“该怎么干?”穷怕了的群众千万次地问。如今,终于有了答案:跟着龙头企业走,跟着能人干。镇村干部群众,心开始往一处想,劲开始往一处使。
      2017年3月,黔松农林科技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入驻松桃孟溪,看中了矮屯村的土壤与气候。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投资800万元的黑木耳种植基地迅速扎根。按照“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对“三缺”农户无偿提供就业机会、技术培训、种植原料和销售渠道。
      对于年过六旬的吴平仁来说,幸福感来得有些快。一年前,她还因家里的大学生发愁,为自己“吃闲饭、穿闲衣”怄气。现如今,两亩土地流转后,干的仍是农活,赚的却是工资,又能操持家务、照顾孙儿,这份老有所为的“兼职”的确两全其美。
      田地600元一亩,务工60元一天,在矮屯村,这样的好事不仅发生在吴平仁身上。全村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依托黑木耳基地,逐年收“租金”,按月领“薪金”,朝思暮想的安居乐业,已经看得见摸得着。缺资金、缺技术、因学、因病等“穷根”,不再羁绊脱贫致富的步子。
      “黑木耳是大众商品,营养高、易贮存,市场供不应求。”据黔松农林科技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龙飞介绍。基地目前累计用工6000多人次,发放工资80万元。年底,基地规模将扩建至400亩,培育菌棒约300百万段,辐射矮屯、孟溪社区、干坝沟、铜钱山4个村。培育的黑木耳将统一销往浙江等地,年产值达600万元。
      村委班子也没有闲着,积极参与基地的管理,建立服务群众新体系。把村里的富余劳动力加以整合,登记造册,统一调配,确保户户有收益,人人有事干。
      扶贫先扶智。手指着繁忙的施工地场,矮屯村委会主任杨秀军告诉笔者,基地在建的办公楼专门留出了可容纳120人的培训中心,采取“理论+实践”相结合,探索“劳务输出+创新创业”新路径,让身无一技之长的贫困农户一边进入课堂,接受专业的学习培训;一边深入基地,活用掌握的种植技术。
      同样的画面,在孟溪的土地上每天都在上演。
      寨阳村、寨院村、安山村、红岩片区、木耳片区……处处生机勃勃。
      桃源香菇基地150亩、猕猴桃基地4200亩、红心蜜柚基地260亩、肉牛养殖基地45亩、鲥鱼基地220亩、百香果基地600亩……产业方兴未艾。
      “通过园区大平台,支撑产业大品牌,切实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在产业扶贫的道路上,企业只是‘牵手’走一程,贫困户的头脑中只有装备了‘真枪实弹’,赚取到‘真金白银’,企业才敢‘放手’,党委政府才能‘放心’。”扶贫工作如何一劳永逸,从孟溪镇镇长姚许静的生动阐述中,能感受到,孟溪镇党政班子看得更远,走得更实,想得更深。
     
    关键词: 黑木耳 菌棒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