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年投资了大约6.9个亿,在德州基地建设了金针菇二期项目和真姬菇项目。二期投产后,在今年前两个月利润就达到3000多万元。目前整个德州地区日产鲜菇能达到300多吨,而且一年365天生产不间断,为周边居民提供了340余个就业岗位。”在山东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德州工厂内,该公司德州地区负责人张健向大众网记者说出了一连串数字。而这些数字勾画出了一个在德州生根发芽企业走出的“新”发展之路。
山东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发展之路是什么?用张健的话说,就是借新旧动能转换东风走“工厂化农业”之路。
在山东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大众网记者见到了金针菇的“工厂化”。一个个金针菇生产筐整齐的排列在车间规划的陈列架上,在每一个生产筐里的瓶装金针菇培养基上,一簇簇雪白色的金针菇被蓝色的软塑料箍紧密保护着,好不喜人。而像这样的金针菇生产筐,在整个生产车间里数不胜数。“这就是工业化农业生产。”张健说,我们还要严格控制每个生产间的光度、温度、湿度,营造出最适宜不同菌类的生长环境,这样才能保证食用菌的产量。
“经过多年的技术发展,现在我们1100ml的培养基瓶单产金针菇380g、1200ml的每瓶产量450g、1400ml的每瓶产量550g。而仅德州一个基地的300多吨日产量,就可以覆盖整个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区。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用菌的需求也是日益增加,300吨的日产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所以雪榕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前景远大。”张健说道,2017年,政府提出新旧动能转换帮助企业发展,他们根据自身情况,抓住了这次机遇,增建金针菇二期、真姬菇项目。金针菇二期项目全部投产可新增600人就业,年产金针菇达5万吨,年利润预计新增1亿元。真姬菇项目全部建成投产达产后,将新增300人就业,年产真姬菇达2.7万吨,年利润预计新增6140万元。
工厂化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无论是土地的利用率,还是生产集约化效率上有很大的优势。“我们的技术正在一步步地赶超原来的‘老大’日韩企业。而且随着食用菌健康、益智等特点逐步被消费者认可,市场对食用菌的需求也呈现逐年增长。当前我国食用菌正在由传统的农户生产模式向专业的工业化生产模式过渡,国内食用菌工厂化在未来10年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张健说。
雪榕的食用菌工业化不仅利润可期,在环保方面也是首屈一指。“食用菌生产是一个完全的绿色产业,从原材料的获取,到产业终端的废料处理,都是无害化的。”张健介绍说,雪榕菌类的生产原材料取自农作物下脚料,每年在周边农民手里收购10万吨以上的玉米秸秆、大豆皮、棉籽壳等下脚料用于制作菌类培养基。既为农民增收,又促进了农业循环。张健说,鲜菇生产后的培养基废料是很好的农作物有机肥料,他们免费发给周围农民去种地,大大提高了农民作物产量。
“借着新旧动能转换的东风,我们山东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计划2018年,投资10亿元建设占地90亩的食用菌多糖功能饮品项目。该产品完全是由企业聘请中日专家自主研发,每年大约可消耗4.5万吨蘑菇。达产后,销售收入将达到30亿元左右,利税可达12亿元。”张健说,他们还会投资1.2亿元建设研发楼。届时,山东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拥有自己的专业研发团队,能够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营业收入,进而为德州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