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集装箱,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运货。但是,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智慧五季(苏州)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把工业4.0理念与生态农业技术结合,研发出了集装箱式智慧互联网植物工厂,不仅能按照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定制出最适宜的生长环境,还让这些“移动的农田”在气候不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地方“安家”。
“集装箱相当于给农作物一个‘家’,不管外面的环境怎么变化,它们都能在‘家’里舒适地成长。”在该公司的展示基地,公司CEO魏建东指着一排集装箱告诉记者,这里不光能种叶菜、菌菇、草莓和麦草等近百种农产品,还能按照每种农产品的喜好把箱内环境设置成最适宜生长的模式。“比如小白菜最喜欢25℃的环境,生菜最喜欢22℃。温度、湿度等都可以在箱外的中控系统一键设置。”
农作物生长需要空气、水、土壤和肥料,该公司自主研发了一套涵盖LED植物智慧照明调节、生物发酵肥料等覆盖农作物生长全过程的精密系统。记者注意到,每个集装箱顶部有一根很粗的管道。魏建东介绍,这就是空气的过滤系统。“系统拥有10万级的空气过滤能力,能隔绝5微米以上的颗粒,确保进入箱内的空气无污染。”打开集装箱的大门,几个一人多高、直径1米多的大圆筒映入眼帘。“这里面装的是水和肥料。”魏建东告诉记者,经过过滤系统,自来水能变成医用级别的RO级纯水。通过植物发酵获得的肥料,含有40多种益生菌和可食用级酵素,能满足农产品生长所需的营养。
魏建东说,这样精准种植的效率是传统农业的50至100倍,展示基地里的4个集装箱累计面积为260平方米,其产量相当于50亩农田。透过中控平台的摄像头,记者看到一个种满蘑菇的集装箱,其中不少蘑菇已经齐小腿高。“一个集装箱的面积大概40平方米,放了4000个菌菇包。”魏建东说,通过灯光和营养控制,在集装箱里长12个小时相当于在外面长了一天半到两天,4000个菌菇包长四五天就能收获一吨菌菇。
据测算,因为营养输送精准,集装箱种菜的水量仅为普通农业的百分之一,而且完全无污染排放。此外,集装箱中的土壤种完一季,只要经过消毒,可以重新利用。魏建东说,集装箱体可大可小,可以放置沙漠、海岛、城市、农田、公园等处,形成一块块“移动的农田”。目前,公司已拥有十几项专利,储备的专利有近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