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云南省举行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半年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上透露,截至7月20日,云南省共发生野生菌中毒事件10起,中毒人数40人,其中9人死亡。与去年同期相比,中毒事件减少2起、中毒人数下降72.8%、死亡人数减少52.6%。野生食用菌中毒防控工作成效明显。
云南省政府食药安全办副主任、省食药监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刘本军介绍,10起野生菌中毒事件中,有9起发生在农村家庭自采自食环节,1起因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将多个品种野生菌混合加工不当引起。
早在年初,云南就开始部署野生食用菌中毒防控工作。4月12日,发布“野生食用菌中毒防控预警公告”;5月底组成4个专项督查组,对8个重点州(市)防控工作进行实地督查;6月和7月,省政府食品安全办先后3次对连续发生野生菌中毒事件的州(市)下发督办函。下一步,各地将加强防控工作组织领导,坚持宣传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市场、进企业、进工地、进农村、进家庭,全面提高群众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切实提升农村食物中毒应急救治能力。
另外,截至6月底,全省共立案查处“四品一械”案件 3430件,货值3453万元,罚没4333万元,圆满完成南博会等186次重大活动保障任务。
上半年,全省范围内还开展校园及周边“五毛食品”专项整治工作,对昆明、曲靖两市“放心肉菜示范超市”进行公示和授牌。规范网络食品经营行为。制定药械飞行检查计划,收回GMP证书2张,吊销药品经营许可证1家,责令2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停产整改,限期整改5家。行政约谈了发布严重违法广告的12家药品、保健食品企业负责人。
目前,《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卫生规范》已经省卫生计生委发布实施。上报鲜米线、鲜饵块/饵丝/饵片、鲜卷粉3个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修订,牵头起草《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食用野生菌目录》的立项建议书,并上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