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我县在仁川镇召开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座谈会,分析当前生产发展形势,探讨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对策,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副县长陈海明、省农办人秘处副处长蒋伟峰参加座谈会。
我县从1986年开始发展食用菌,该产业已成为我县农业的支柱和特色产业之一,为农民的增收、脱贫致富奔小康立下汗马功劳。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县食用菌生产面临严峻形势:今年香菇生产规模有一定程度的缩减,特别是花菇,比去年减少了20-30%,有的乡镇、村可能达50%以上;出口数量下降,就我县而言,食用菌出口企业减少较多,许多企业转向发展其它产业,而食用菌出口数量同比也下降了约20%,市场份额大大减少;品种单一,持续发展能力不够,颇具规模的主导品种仅有香菇和杏鲍菇,其它新品种较少,食用菌持续发展能力不够。
陈海明听取与会人员发言后,就如何稳定发展我县食用菌生产提出要求。一是要理性看待产业发展。我县食用菌生产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有了扎实的基础,在新形势下,要在科学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发展生产,要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二是通过多方努力求稳定。数量上每年稳定在4500万袋,以求产生规模效益;区域分布上重点抓好种植历史长,当地群众基础、技术力量各方面相对扎实的冷水、仁川等乡镇的生产。同时,通过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市场开发力度的加大,确保农民收入的相对稳定。下半年重点是抓好杏鲍菇生产的发展,争取有较大规模的扩大,以弥补香菇生产的不足。三是研究实施导向性的政策扶持。通过加大新品种的培育开发力度,牵头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对种植加工销售大户的奖励,理顺土地流转机制等措施,进一步扩大我县食用菌的品牌影响力,确保传统产业继续为农民增收服务。 (记者 陈鑫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