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县,这个处于黄河峡谷、晋陕两省结合部的小县城,有着众多“标签”——中国红枣之乡、中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山西省最大的劳务输出县、碛口古镇所在地……但无论有多少光环,难以绕开的,还是一个“穷”字。截至目前,该县有贫困村246个、贫困户39094户、贫困人口90448人,是山西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为了拔掉“穷根”,近年来,临县按照“集中扶持、重点突破、努力打造全省一流食用菌生产基地”的思路,坚持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发展产业扶贫、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采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不断提升食用菌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水平。
从2014年起步,临县食用菌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大,短短4年间便步入发展快车道。目前,全县42个村、45个专业合作社的3000多人从事食用菌种植生产,香菇基地种植面积达560多亩,年生产菌棒1000万棒,年产鲜菇700万公斤,年产值达7200万元,成为山西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县。
“特别是依托拥有80万亩红枣林的枣木资源优势,在中直机关定点帮扶单位中国科协院士团队的指导下,成功研发并批量生产枣木菌棒,利用枣木菌棒培育出‘枣木香菇’。”临县农委工会主席李许平介绍,北京营养研究所检测数据显示,“枣木香菇”富含镁、钾、硒元素,白文镇庙坪农业科技园区研发的“湫川丰林”牌特色“枣木香菇”,不仅远销北京、福建、广东等全国10多个省市,更漂洋过海远“嫁”韩国市场。
小香菇做成了大产业,也带动了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以临县香菇产业的龙头企业丰林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食用菌种植、蔬菜种植、光伏发电三大产业,最大限度吸收带动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带动了全县白文、城庄、临泉、清凉寺、林家坪等多个乡镇的12个村、13个合作社、319户农户(其中贫困户217户)香菇种植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