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药用价值虽高却产量稀少,过度采集被认为是造成虫草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气候变暖导致虫草生长地环境变化,进而致使这种稀有药材产量减少。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分析先前发表的科学文献、气候和地理数据并采访中国、印度、尼泊尔和不丹4国800多名虫草采集者和交易商得出上述结论。研究报告由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刊载。虫草常见于海拔3500米以上地区,是虫草菌寄生在蝙蝠蛾幼虫尸体上形成的菌虫结合体。虫草对生长环境要求严苛,要求冬季气温低于零度但土壤又不至于永久冻结。“这是永冻土边缘地带的典型环境。”研究报告说。
然而,由于1979年至2013年期间温度明显上升,符合上述条件地区的虫草生长数量明显减少。报告说,不丹虫草产区气候变暖显著,冬季气温“平均上升3.5摄氏度至4摄氏度”。
另一方面,尽管平均气温升高,青藏高原的植被分布却没有向高海拔地带移动。研究人员说,这意味着气候变暖后虫草不可能简单地“爬上山”去寻找气温更低的生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