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菇网-食用菌产业门户网站
省级分站
分类网
  • 装袋机
  •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产业动态 » 正文

    织金县:以优势条件大力发展竹荪产业


    【发布日期】:2018-12-17  【来源】:央广网
    【核心提示】:2000年起就由县农业局牵头,织金县红托竹荪研究所、织金县竹荪协会共同实施“以草代木栽培竹荪”课题的实验和攻关取得了成功,使竹荪种植成本下降了20%以上,取材方便的同时保护生态。
     
       竹荪早在古代即为南方官吏对历代皇帝的贡品。据资料和有关人士介绍,清代皇室御膳中所用的竹荪全由贵州地方官员贡奉,全国各大菜系所用的竹荪也几乎全部采购于贵州。因此,织金被称为“中国竹荪之乡”。织金竹荪是织金县的重要特色产业,从20世纪70年代通过组织分离和驯化栽培以来,在我县已有30多年的种植历史,1986年“人工栽培竹荪技术研究与推广”星火计划项目获得成功后,使种植面积和产量有了大幅提升;2000年起就由县农业局牵头,织金县红托竹荪研究所、织金县竹荪协会共同实施“以草代木栽培竹荪”课题的实验和攻关取得了成功,使竹荪种植成本下降了20%以上,取材方便的同时保护生态。
      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织金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乌江上游,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热量充沛,雨热同季,阴天较多等特点,土壤多为微酸性和中性黄壤,PH值在5.8一7.2之间,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是孕育形成织金红托竹荪品系的先决条件。在这种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下生长的竹荪品质优良,风味独具,气息清香、味道鲜美、脆嫩爽口,久煮不烂,品质大大优于其他品种和其他产地的竹荪。
      培养料来源充裕。竹荪制种和栽培原料,主要是以竹木枝条及腐殖土为主,我县的科技人员通过几年的刻苦攻关,用农作物秸秆取代了竹木,用一般的微酸性黄壤通过消毒处理后取代了腐殖土,目前用玉米芯、玉米秸秆代替阔叶木枝条及竹枝条栽培,取得良好的效果,今后竹荪生产将以农作物秸秆作为主要原料,来源十分丰富和广泛。
      栽培技术成熟。织金清香型红托竹荪是我县科技人员从本县竹林中分离筛选出来的优良株系,并且已将制种和栽培技术推广到全县竹荪种植户中去,据不完全统计,二十多年来,县内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共计培训了12000多人次,形成了一个科技人员—科技二传手—种植户的技术推广网络;为进一步探索竹荪的高产稳产,县成立了“红托竹荪研究所”,并在深加工方面得到了省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二十多年来的理论和实践,织金竹荪的制种和栽培技术日趋成熟,具有较好的技术基础支撑条件。
      农户有栽培竹荪的积极性,公司(合作社、协会)带头作用初显。竹荪种植产量低的难题成功解决,竹荪价格好,有钱赚,极大地激发农户种植的热情,竹荪产业已成为农户致富主要收入来源,全县有2万多户从事竹荪种植。全县现有竹荪公司(合作社、协会)10余家,注册“织金竹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价高畅销,远销国内各大城市和东南亚。
      社会基础条件好。织金红托竹荪自形成发展以来,得到了国家、省、地、县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资金、物资、技术及产、供、销环节等方面也相应得到有效资助,历届政府先后组建成立了相应的机构抓竹荪产业的发展,积极探索建立竹荪生产销售管理运行新机制,大力发展竹荪生产和深加工,加强竹荪系列产品的营销,巩固和开拓竹荪市场;二十多年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科技人才,竹荪制种和栽培的技术家喻户晓,这些社会基础条件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随着项目的建成投产,织金红托竹荪的生产和加工将走上一条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之路,竹荪支柱产业巩固发展前景广阔。
     
    关键词: 织金县 竹荪
     
    [ 动态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本站  |  发展历程  |  顾问团队  |  会员入会  |  招聘信息  |  收款方式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信息规范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00229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