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邦洞街道织云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的大棚,淡淡的菌香扑鼻而来。灰白色的香菇像约定好了一般,争先恐后地从菌棒里钻了出来,大大小小的蘑菇一朵挨着一朵,生机勃勃。工人们忙着采菇,来回穿梭,不亦乐乎。这就是邦洞街道通过做好“联”文章,以“党委联建·产业连片”的发展思路,村级党建合作社抱团攻坚,做大食用菌产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喜人场面。
党委联建 抱团发展攻坚克难
为集中力量办大事,突出村党支部的产业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邦洞街道打破地域界限,做好“联”字文章,采取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后富的方式,将10个村党支部联合组织起来成立党总支,为产业脱贫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成为脱贫攻坚的强大“作战团”。
抱团攻坚,重在产业的联合、联动、联创,发挥“集团军”决胜作用,助农增收。织云食用菌产业脱贫攻坚“作战团”以邦洞街道党工委书记兼任党总支书记,织云村支书任党总支副书记,其他9个村支书任党总支委员,下设10个抱团攻坚党小组,党小组建在扶贫产业上,覆盖11个村,实现一基地一旗帜的组织建设与产业建设“无缝对接”,通过“党委联建·产业连片”的建设形式,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贫困户”的发展模式,通过支部联建将产业、合作社、农户带动起来。大联合、大合作推动了基层组织建设硬件升级、软件变硬、保障有力,确保产业利益联结,实现贫困户全覆盖,突出脱贫成效,提高群众满意度。
产业联片 实现“管、产、销”一体化
产业联办集中发力,打造脱贫攻坚核心基地。邦洞街道结合织云村的自然资源、交通和区位优势,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打造农业大坝经济,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2018年,高野、赖洞、米溪、织云、永安、三团、铁厂、灯塔、章程、林海、乐平等11个村党建合作社共投入550万元,通过“产业连片”模式,选址在织云村发展食用菌种植项目,进行集中种植150亩,年种植食用菌170万棒,实现了产业连片。
基地以村党建合作社为中心,引进龙头企业,为食用菌产业提供技术指导、产品回收和销售,做好产销对接。同时,积极发动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和贫困户,以提供土地、技术和劳务等方式参与进来,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实现“管、产、销”一条龙,突破了农村农业技术缺乏、销售困难、示范带动差的瓶颈,保障了产业的健康高效发展。
利益联结 拓宽村民致富路
织云食用菌种植规模152亩,村民总投资1100万元,173万个菌棒,年产鲜菇1216-1738吨,年产值约为851-1216万元。目前,是黔东南州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产业实现了集中连片、集中管理、集中产销,依托龙头企业技术优势,并与公司签订回收合同,消除了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基地的香菇以白面808、915为主,当年种当年收,一年可产两批,它品相质量高,口感鲜美,市场需求量十分巨大,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示范。
织云食用菌产业实现覆盖11个村,利益联结贫困户550户,第一年就实现利益分红33万元,实现了企业得效益,村集体有积累,贫困户得分红。食用菌的生产、管理和采摘、分拣等环节还为当地的贫困劳动力提供50多个稳定的就业岗位和务工收益,完成务工收益100多万元。贫困户通过土地租金、劳务薪金、分红股金,变身“三金”农民,拓宽了脱贫致富渠道。同时,通过食用菌基地的示范带头作用,吸引和带动更多的致富能手投入到食用菌产业中来,成为带动一方百姓脱贫致富的经济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