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剑河县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以食用菌种植作为全县的主导产业,利用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着力把食用菌作为剑河县农业特色产业和高山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新型产业来打造,走出了一条精品特色农业致富之路。
2017年,剑河县立足于良好生态和适宜气候的优势,以“生态脱贫、绿色发展”为引领,提出以食用菌为主的“一县一业”发展计划,用3年时间打造出食用菌产业,打赢脱贫攻坚硬战。
为做好食用菌的产业基础,剑河县先后引进两家食用菌龙头企业进驻,带动全县食用菌产业迅速发展。规划建设了“五园、八区、多基地”食用菌产业链,五园为:展报食用菌种(棒)研发生产园、南岑塘食用菌产业园、南高食用菌种植示范园、干俄食用菌种植示范园、五河五岔食用菌种植示范园;八区为:在八个乡镇规划建设食用菌产业区;多基地:全县种植大球盖菇、木耳及林下仿野生食用菌栽培基地。项目总投资8.7亿元,主要生产大球盖菇、黑皮鸡枞、猪肚菇、虎奶菌、香菇、茶树菇、猴头菇、灰树花、绣球菇、海鲜菇等食用菌品种。目前,剑河展报食用菌种(棒)研发生产园、南岑塘食用菌产业园正在建设之中,建成后,可年产菌种(棒)3.2亿棒(包),可覆盖黔东南16个县(市)和黔南等地区,产值达5亿元。
经过一年多来的不懈努力,剑河县食用菌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2017年完成冬闲田大球盖菇种植800亩,羊肚菌种植100亩,2018年上半年大球盖菇总产量1500吨,羊肚菇10吨;2018年种植大球盖菇1014亩,预计产量2000吨,产值1600万元;完成设施大棚200个;南高食用菌种植基地工厂化种植鸡枞菌110万余包,香菇70万余包,目前鸡枞菌已相继出菇,日产2000余斤;正在建设的五岔食用菌种植基地,建成后香菇种植将达1000万包。2019年计划种植黑皮鸡枞、猪肚菇、虎奶菌、绣球菇、海鲜菇等8500万棒,利用冬闲田种植大球盖菇3000亩,林下仿野生食用菌栽培600亩。剑河县整个食用菌产业全部达产后产值将在8亿元以上。
剑河县始终坚持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强龙头、创品牌、全覆盖、促脱贫为目标,通过将食用菌产业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采取设施栽培、仿野生栽培等特色种植方式,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在大力发展食用菌的同时,剑河县还大力发展钩藤、小香鸡等特色产业,形成产业发展百花齐放的模式。
紧紧落实“五步工作法”和产业“八要素”,打响脱贫攻坚“四场硬仗”。截至2018年年末,剑河县先后开展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和夏秋攻势行动,积极探索,狠抓落实,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
去年以来,剑河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黔东南州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出台脱贫攻坚“一方案两办法”,把脱贫攻坚列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工作。紧扣年度减贫计划目标,围绕“生态脱贫、绿色发展”主题,彰显特色、用活资源,全年预计实现31个贫困村出列、15800个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1.13%。
向深度贫困发起总攻,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挂帅,将全县划分五大战区,实行“三级”帮扶负责制。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精准发力,围绕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水平和村集体经济积累三大要素落实项目和帮扶措施。
认真开展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夏秋攻势,全面打响“四场硬仗”:产业发展方面,“食用菌、小香鸡、钩藤、生猪”四大扶贫产业发展迅速,“一减四增”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基础建设方面,“组组通”累计完成路基474公里,完成路面452公里,新增通畅村民组136个;移民搬迁方面,2017年度1138套安置房已全部建设完成并已搬迁入住,2018年度跨区域搬迁276户1303人已搬迁入住;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工作有序推进。围绕脱贫攻坚目标开展“1+8”专项治理,加大脱贫攻坚工作问责查处力度,切实抓好抓实脱贫攻坚。积极探索,总结出“七个100%”扶贫模式、慢性病医疗救助、产业保险、两制双返等一批好经验做法。
脱贫重任在肩,砥砺向前行。进入新时代,剑河县将集中力量做好“一县一业”,以产业谋长远发展,以产业助脱贫攻坚,在前行的道路上拼搏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