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科院有一位菌菇专家宋金俤,她整天泡在菌菇世界里,与菌菇打了快40年的交道,退休后还跑到高淳创办企业生产菌种,带动行业发展。当地人都叫她“菇奶奶”。
宋金俤说,她今年63岁了,原来在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搞食用菌研究的,现在退休以后在江苏某种业公司作为法人和技术总监。从80年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就一直跟食用菌打交道了,到现在也接近40年时间了,经常见面的时候大家都开玩笑叫我“菇奶奶”。
“因为我觉得食用菌这个行业才恢复过来,这些行业里基层的栽培者还需要我们技术支撑,心想能为他们做点事,也是好的。”宋金俤说,“那个时候工厂化已经是很普遍了,食用菌的生产工厂化,人家投入都是几千万上亿,我说我没那么多钱投入去搞栽培,我说现在产业上面临的一些中小型食用菌生产厂家,在种子上面比较缺乏,信息也不灵通,我说我要不来成立一个种业公司。”
“以前在科研单位做的都是从科研的角度看问题,看产业问题比较少,现在转过身来,自己搞企业的话,对产业就会更深一步认识。”宋金俤告诉记者,“发出去的菌种都非常严格,检验员检验号要打上去,所以做种子检验的都非常害怕,甚至有几个都不敢来了,他说你要求很高,我说不是我要求高,行业上面必须是这样子,我们是要按标准来的。”
“我们的种子为了满足各种种菇人的需要,他们需要什么,只要我们能做到的,我们都给他生产。”宋金俤说,“国外的品种,像美国的双孢菇,它们进来都要二十几块钱一公斤,整批进来也要十七八块钱一公斤,但是我们的出去就只有七八块钱一公斤,因为我们考虑到,我们这边产出来的菇价格本身就那么低,农民种出来的产量又不高,他哪来那么多的钱花在种子上面呢,我们就是想种子的成本占他所有生产成本来说,我们不会超过百分之五,按照这样算,让他能承受得起。”
一方面让利菇农,一方面仍然要在新产品趟出新路子,宋金俤说:“现在国家大健康产业上来了,我们想搞些药用菌,药用真菌,我们就想栽培作示范,带动一部分人来种,在栽培上从这里走出一条路出来。从小到大到工作一直都在忙碌着,没有停下来,总觉得好像人生的价值就在于你体现,社会上需要你,行业上需要你,你能为它做事就体现你存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