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走进安龙县食用菌产业园,集中连片的大棚里,处处可见人们忙碌的身影。“去年承包大棚种植食用菌,收入7万余元。”正在棚里查看食用菌长势的种植户任易洪高兴地说,“长势不错,今年又会是一个丰收年。”
如今,食用菌这种产量高、效益好、致富快、带动力强的生态绿色产业已在黔西南州各地开花结果,更多的农户因此受益。
近年来,该州相继出台了《黔西南州“十三五”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黔西南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食用菌产业扶贫作战方案》等发展食用菌种植,形成以安龙县、义龙新区为重点,其他县为辅的产业格局,并以省级蔬菜(食用菌)专项资金项目和农业部标准园创建项目为依托,高起点、高标准、规模化建成了多个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同时在电价、标准厂房、金融、人才、品牌创建等方面对相关企业进行扶持。
在实施产业革命做好产销衔接方面,黔西南州积极实施品牌化战略,深入开展农产品“泉涌”行动,强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切实抓好农超、农校对接和进机关行动,积极参加各种展示、展销活动。在打造绿色品牌上,严格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规定,对食用菌的生产、包装、仓库存放及流通环节进行严格检测标准,按绿色和有机食品的标准进行检测,确保产品质量关,并扎实开展“三品一标”认定认证,努力打造精品,培育知名品牌。全州已注册有“苗阿婆”、“黔菌”等品牌商标。近年,黔西南州积极拓展线上线下市场,通过订单方式销售,食用菌已在北京、上海、福建、广东等地建立了相对稳定的销售网络,部分产品依托国内大型食品经销商出口国外。0
黔西南州把发展食用菌产业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上规模、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探索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统计数据显示,去年,黔西南州食用菌累计生产面积为35358亩,实现总产量12.96万吨,总产值21.72亿元;专业化菌棒生产基地18500亩,标准化规模化基地184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