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种的这些香菇,运到郑州,通过中欧班列,有十几天的时间,就可以送到欧洲人的餐桌上了。”3月10日晚,央视《新闻联播》“两会”特别报道“我们与总书记在一起”栏目播发了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的反响,西峡县双龙镇小集村菇农王志欣面对镜头回答了总书记关心关注的话题。
报道播出后,在西峡县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仔细询问‘一带一路’物流通道‘运行情况怎么样’、‘成本怎么样’,总书记的关怀让我们备受感动和鼓舞,更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扩大对外贸易的信心。”3月11日,正在寨根乡标准化香菇种植基地指导春菇生产的县食用菌生产办公室主任陈东旭由衷感慨,“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一带一路’,为西峡香菇走出国门提供了便捷通道。”
作为河南省大宗出口农产品,西峡香菇巧借“一带一路”东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过去我们的产品走海运,一次运送周期需要38天,现在随着我国搭建起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的桥梁,我们可以通过陆运等方式,运送周期可缩短为15天,大大降低了成本。”西峡县家家宝公司董事长杜广义介绍,企业实实在在享受着国家政策带来的红利,公司每年出口俄罗斯的食用菌贸易额都在3000万美元左右,在同类商品中占俄罗斯市场份额的65%。
菇中珍品出西峡。西峡县抓住“南菇北移”的契机,把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作为富民“一号工程”和“一村一品”的领衔工程,探索出了协会担保、种植户联保、信用部门授信等相结合的融资渠道,构建以专家顾问团、食用菌科研中心为依托的“两条科技传输渠道”,并高标准打造电子商务产业园,成为全国知名的干香菇出口货源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赢得了“西峡香菇甲天下”的美誉。如今,西峡有20万人从事香菇生产和经营,农民人均收入近60%来自香菇产业。西峡香菇出口在原有的韩国、日本等市场基础上,逐渐开始向俄罗斯、德国等国拓展,并尝试开展与非盟国家开展贸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