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903/22/1406045811944.jpg)
今年年初,经济宁市泗水县牵线搭桥,柱山乡从山东济宁市任城区天缘林下经济研究院引进食用菌新品种大球盖菇,选取农户试种。
进入三月,培植于林下的大球盖菇相继出菇。柱山乡试种的大球盖菇成功,意味着当地发展林下经济走出一条新路子。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903/22/1406143711944.jpg)
“出菇了!”3月6日上午8点,山田村一片柏树林下,刚从市里送货回来的段昌森高兴地叫起来。
从选种、辅料发酵、菌种消毒、整地、播种、覆膜、管护到顺利出菇,段昌森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他掏出手机,对着大球盖菇一阵狂拍,然后将拍下的照片全部发到“柱山食用菌精英团队”微信群里。
喜讯一出,微信群立马炸开锅。试植户纷纷赶来山田村,将段昌森的大球盖菇基地围个水泄不通。“样子好乖。”“菇的颜色真是不错!”大家羡慕的同时,也盼着自家的菇能早日出来。
没过几天,何庙村种植户王太明也顺利等到大球盖菇出菇。“大球盖菇产量高,今日又收20多斤。”从出菇第一天开始,王太明就将每日出菇的量记在账本上。记录的时候,他都要乐呵一会儿。
相比试植户,每天都在关注大球盖菇生长情况的乡干部看到大球盖菇出菇,还要高兴。
柱山乡分管农业的副乡长王勇介绍,大球盖菇(又名褐松茸)是食用菌新品种,也是国际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特色品种之一。目前在万州市场上鲜少有卖。
柱山乡与大球盖菇的缘分,要从乡里去年组织的一次外出考察说起。“去年在山东一处大球盖菇种植基地,我们第一次接触到这种菇。”副乡长王勇回忆。
之后,山东济宁市天缘林下循环经济研究院技术员几次前往柱山,考察后确定这里的条件适合培植大球盖菇。于是,柱山乡党委、政府决定把这个好东西引进来。
今年1月,在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天缘林下经济研究院技术员指导下,柱山乡在山田、何庙、云安、草盘4个村,组织农户试种17亩大球盖菇。
“根据收购大球盖菇的餐饮老板反馈的信息,大球盖菇味道鲜美,反响不错。”王勇表示,从目前来看,大球盖菇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都非常可观,试植户们对此也很有信心。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903/22/1406283911944.jpg)
3月20日,记者在何庙村王太明的大球盖菇种植基地看到,掩藏在李树林下,分布着一片片菌菇头,像是一个个欲蹦土而出的“金豆豆”。
在段昌森的林下基地,待采的大球盖菇鲜润可人,白胖的“身子”、暗红色的“盖头”,像一把把撑开的“小红伞”。
“大球盖菇最大的特点就是纯生态、纯天然,并且种植过程绿色环保。”王勇介绍,大球盖菇是一种适于粗放性栽培的菌种,可以直接利用稻草、司马草等农林副产物和农作物秸杆进行生料栽培。
“这些东西农户比较多。”王勇说,“以往恼人的稻草,都采取焚烧的方式,而现在,这些稻草摇身一变,变废为宝,成为大球盖菇菌丝肥沃的土壤。”
在王勇看来,种植大球盖菇除了有效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清洁田园,美化乡间家园,经济效益也很明显。他介绍,如果管护得当,大球盖菇一年可以收两季,一季可以出三茬,每亩产菇量也是相当高。
“林下套种大球盖菇,无疑多了一个增收‘法宝’。”谈起大球盖菇如何发展,柱山乡负责人表示,近期乡里将组织一批种植户、建卡贫困户和村干部等,赴湖北宜昌参加中国菌物学会主办的“2019中国大球盖菇产业发展大会”,向专家学习大球盖菇先进种植经验。下一阶段,乡里准备让种植户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向农民大量推广大球盖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