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温泉县借助当地优势自然资源,在河谷林地发展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年产黑木耳干品最高可达50吨,实现经济效益约350万元。目前,食用菌栽培面积累计达到千余亩,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提供了较为成熟的可选路径。那么,温泉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状况如何?面临怎样的困难?近日,记者前往温泉县进行走访。
农民积极性高
“以每亩栽培8000个黑木耳袋计算,纯收入在0.8万元至1.5万元之间。而种植玉米每亩平均纯收入450元左右。由此可见,黑木耳经济效益十分可观。”3月20日,温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陶慧芳说,目前推广的林下栽培不占用耕地,农户如果压茬栽培黑木耳和羊肚菌,经济效益会更可观。
据了解,2015年,温泉县投资建成年产1000万个菌袋的生产规模,为农户提供种源;推广品种实验、栽培模式及生产技术等服务,摸索出设施立体挂袋栽培木耳、低温菇规模化林下栽培模式,同时探索羊肚菌压茬种植平菇、杨树菇、灵芝、黑白木耳等,实现林下食用菌多元化栽培。
塔秀乡食用菌栽培户马万宝说:“食用菌的经济效益高,是我致富的‘宝贝’。”2018年,马万宝带领47户农民开展林下栽培黑木耳等食用菌600多亩,还组织大伙成立了万宝永盛合作社,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指导,经细心栽培,当年黑木耳喜获丰收。
今年,合作社吸纳10户贫困户一起种植,马万宝信心十足,他要带领更多人通过林下栽培食用菌脱贫致富。
农民愁销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规模小、栽培分散、生产规格不统一,目前,温泉县食用菌栽培户生产的食用菌大多在周边集市零售,未形成成熟产销模式。
哈日布呼镇查干苏木村栽培户王献丽预定了1万个菌袋,去年她尝试栽培1500个菌袋,赚了几千元。今年,她想扩大规模,但忧心销路问题。和她同村的食用菌栽培户都担忧:栽培多了,卖给谁?
2008年就从事黑木耳栽培的安格里格镇托里村村民李芝芳说:“只要销路有保障,再改变分散栽培的现状,形成规模生产,打造品牌,我们的食用菌大有可为。”
距做大做强还有多远?
近年来,温泉县积极作为,多方协调,为食用菌产业给予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扶持。2018年底,经温泉县相关部门牵线搭桥,阿里巴巴等公司与种植户初步达成销售协议。
针对如何拓展销售渠道,促使农民抱团发展。温泉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葛国庆说:“我们将积极改变分散、无序的传统交易方式。充分借助国家和自治区的支持,建立完善温泉县食用菌产品销售市场。积极发展订单生产和产品推荐,完善保障措施,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市场营销体系,搞好市场开发,扩大销售半径。”
游客在温泉县花卉基地采摘园里采摘新鲜的杨树菇。据了解,花卉基地分菌类采摘园和花卉培育园,其中菌类采摘园里有羊肚菌、杨树菇、黑(白)木耳、灵芝等8种菌类。通讯员王伟摄
目前,温泉县已总结出一套成熟的黑木耳栽培模式,只要按照操作流程管理黑木耳,产量一定可观。但很多栽培户不遵循质量管理规范和种植流程,造成黑木耳产量和品质参差不齐。如何使黑木耳品质更优?
陶慧芳认为,要严格要求种植户规范栽培程序,确保产品标准化、高质量。不断扩大规模,使食用菌生产走上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之路。让产品和市场实现不间断对接,这样,才能让温泉菌类产品走出家门、走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