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截图20190427082815](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904/27/0834105311944.png)
何培新作报告
4月20日,在2019第四届全国羊肚菌大会“羊肚菌栽培技术研讨会”,郑州轻工业大学何培新教授作了《菌种老化对梯棱羊肚菌和六妹羊肚菌人工培养和栽培的影响》的报告。
菌种老化是具有菌龄依赖性的内在生物学过程,受到复杂的遗传控制。菌种老化可能是造成羊肚菌人工栽培不稳定性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老化对羊肚菌人工培养和栽培的具体影响缺乏系统性研究。报告中,何培新教授团队初步研究了菌种老化对梯棱羊肚菌和六妹羊肚菌人工培养的营养,促进了对羊肚菌人工栽培的不稳定性的理解,并对羊肚菌育种和制种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通过连续继代培养实现了梯棱羊肚菌4号和六妹羊肚菌6号菌株的老化死亡,并从中看出三个特征。”何培新教授表示,一是两菌株寿命不同,与梯棱4号(寿命3048 h)相比,六妹6号在CYM培养基上培养更容易老化死亡,寿命(2040 h)更短,传代(17vs.24)代数更少;二是六妹6号菌丝生长总长度(121.1 cm)略小于梯棱4号(132.1 cm),但差距比寿命和传代次数要小;三是按照菌丝生长速度,可粗略地把生命周期分为旺盛期和老化期,与梯棱4号相比,六妹6号的老化期时间更长(408 h vs. 192 h),旺盛期时间更短(1632 h vs. 2856 h),梯棱4号的第23和24代培养物为老化期,而六妹6号的第15、16和17代培养物属于老化期。
会上,何培新教授表示该团队还进行了继代培养时间与脂质过氧化的相关性的实验,研究发现,2株羊肚菌的脂质过氧化(MDA值)与继代培养时间显著正相关,暗示菌株老化与氧化应激紧密相关。然而,2株羊肚菌不同继代培养菌株的MDA变化细节有差异,可能反映了其不同的生长行为和老化控制机制。研究暗示,脂质过氧化可用作羊肚菌培养物老化的指示剂,但是,决定不同培养物老化状态的阈值难以限定。
![QQ截图20190427082837](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904/27/0834388011944.png)
报告现场
谈及不同继代培养物的培养特征时,何培新教授表示不同继代培养物的培养特征是不同的,2种羊肚菌老化期培养物的菌丝生长速度和菌丝生物量显著低于旺盛期;菌核数量随继代培养时间增加而在培养物中减少;色素分泌随继代培养时间增加而增加。通过研究发现,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物量和菌核数量可作为严重老化菌株的培养性状标记(大部分非严重老化菌株的培养特征虽然有差异,但是彼此之间难以凭培养特征来区分);色素分泌时间提前和分泌量增加,说明菌株可能已经趋于老化。
报告最后,何培新教授表示,通过实验发现不同羊肚菌菌株的继代培养曲线不同,特定羊肚菌菌株具有其独特的继代培养曲线(老化表现);菌株老化与氧化应激紧密相关;脂质过氧化可用作羊肚菌培养物老化的指示剂;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物量和菌核数量可作为羊肚菌严重老化菌株的培养性状标记;羊肚菌产量与继代培养时间(代数)呈显著负相关;菌种老化为引起羊肚菌生产不稳定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悉,2019第四届全国羊肚菌大会于19-21日在陕西榆林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菌物学会、榆林市人民政府、易菇网主办,由榆林市榆阳区人民政府、榆林市农业农村局、榆林市农垦服务总站、中国菌物学会菌物产业分会、中国菌物学会羊肚菌产业分会共同承办,由榆林市榆阳区农业农村局、榆林市榆阳区农垦总公司、榆林市马合农场、榆林市科学技术协会、榆林市农垦农业技术服务站、榆林市餐饮业商会、榆林市科技信息协会、中国菌物学会食用菌专业委员会、中国菌物学会食用菌采后与加工产业分会、陕西省食药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由武汉菌博会展服务有限公司执行。本次大会首次在北方举行,对羊肚菌的消费升级、区域化栽培模式的推进,特别是南、北从业者的交流与合作将起到推动作用,是我国羊肚菌产业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次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