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洛南县洛源镇立足镇情实际,按照“食用菌+X”产业发展思路,坚持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抓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培育食用菌和其他种养产业,带动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让贫困群众依托产业持续稳定增收、真正实现脱贫致富,积极推动镇域经济稳步发展。
当前正值地栽黑木耳的采收旺季,在洛源镇五龙村地栽黑木耳生产基地,二十多名五龙村贫困群众正在大棚里忙碌着。
“一个地栽黑木耳棒总共可以采摘六茬,收干木耳0.13斤,按照市场价一个棒平均收入不低于四块钱。”五龙村党支部书记汪伟民告说道。
地栽黑木耳是以木屑、秸杆粉碎物为主要原料的一种黑木耳代用料、园田化栽培技术。去年六月份,在镇上统一组织下,五龙村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到外地学习考察地栽黑木耳栽培管理技术,回来后经过村民大会研究决定把发展地栽黑木耳作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该村组建了食用菌产业专业合作社,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龙头带动作用,将全村53户267名贫困群众吸纳进来,通过入股分红和劳务挣工资等方式,在家门口为当地群众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作为农村妇女也出不了远门,我在家门口能照看家,还能挣钱,还能给我分红,这是多好的事情。”五龙村贫困群众成梅娃高兴地说道。
地栽黑木耳生产周期短,产品商品化程度高,有利于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洛源镇注重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结构现状,大力引进和培育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在洛源镇老庄、涧坪、吊棚、桃坪等村大力发展地栽黑木耳,着力打造以地栽黑木耳、袋料香菇等为主,以育种、栽植、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食用菌产业链,有助于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镇域农村经济发展。
对于洛源镇发展“食用菌+X”产业发展模式的前景和效益,“目前,我镇依托食用菌产业集群,建设大棚六百五十四座,栽植木耳六十万袋,签订香菇购销合同三十万袋,食用菌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我镇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同时,镇上还出台了相关奖补政策,鼓励当地群众大力发展特色蔬菜、中药材、豆制品加工、工艺草编和土蜂养殖等产业,全面促进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洛源镇副镇长刘伟信心满满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