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发现的“红星头菌”
5月25日正值周末,正在四川长宁七洞沟景区游玩的宜宾某单位职工罗兴伟,意外发现路边土臼中有个红色的东西, 仔细看才发现是一株长有18个“触角”的蘑菇。经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杨祝良博士辨认,罗兴伟发现的“蘑菇” 是罕见的“红星头菌”,在四川、云南等地鲜有发现。
据杨祝良介绍,红星头菌(Asero rubra),又名红星头鬼笔,是澳大利亚很普遍的担子菌门真菌,其特征是带有腐肉的臭味及像海葵的外形。红星头菌的学名是取自古希腊文及拉丁文,意思是“讨厌的汁液”及“红色”。它属于鬼笔科,但有些学者则将它分类在笼头菌科中。
据了解,红星头菌最初呈一个白色的蛋状(这与宜宾长宁一带常见的竹荪非常相似),直径3厘米,空心的白茎从中生长,其上有红色的“触手”伸出,并可以生长达10厘米高。成熟后的红星头菌呈红星状,共有6-10个长3.5厘米两裂的触手。红星头菌的表面由深橄榄褐色的造孢组织所覆盖,带有腐肉的气味。底部有杯状的菌托,是最初蛋状结构的残余物。
罗兴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25日下午他在经过七洞沟健身步道时,闻到一股浓烈的鸡屎臭味。寻味观望,在路边发现了这株藏身在土臼中的“怪家伙”。“我当时以为它就是长生在土臼中的,因此没有动它,而且太臭。我拍了照片,发给朋友们,都不认识。”罗兴伟告诉记者,他甚至发给了在美国纽约圣约翰大学念书的堂弟,也没认出品种来。
25日晚,罗兴伟查了很多资料,没有弄明白蘑菇的名字,后来加入一个野生蘑菇爱好者群,有人告诉他这是“红星头菌”。从事园林研究工作的罗兴伟认为,“红星头菌”的出现,证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得很好。
“时隔一天,它的触角已经蔫了不少,臭味也明显减弱。”5月26日中午,罗兴伟领路,红星新闻记者找到了这个长得像海葵的蘑菇,它的颜色仍然特别鲜艳。
“红星头菌生长在阴凉、湿润的环境中,四川、云南野生蘑菇种类分布较广的省份,也很少发现红星头菌。”杨祝良博士告诉记者,红星头菌有毒,不能食用,甚至尽量不要接触到皮肤。记者注意到,被发现的红星头菌所生长的七洞沟位于长江支流绵溪河谷,植被丰茂、空气清新。
同时,杨祝良希望通过红星新闻提醒山区群众:当下又到了野生蘑菇生长的旺季,千万不要贪一时口舌之快,随意采食野生蘑菇,以免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