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雨水天气较频繁,给野生蘑菇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爱吃蘑菇的市民要注意,不要一时嘴馋采食野生蘑菇,小心引发中毒事故。6月8日下午,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便接诊了两名因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的患者。
“正好是端午假期,一家人难得聚餐,我看到山上长了不少蘑菇,想着新鲜又美味,就去采了一些。”32岁的市民杨女士表示,当天她和家人聚餐,还约了两名朋友。
杨女士家附近的山上长了不少野生蘑菇,她便带着朋友上山采摘,当天中午便用采来的蘑菇炖了汤。饭桌上,杨女士和她的朋友喻女士吃蘑菇吃得最多,还喝了不少蘑菇汤。
到了下午,杨女士和喻女士两人开始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参与聚餐的其他人也出现了轻微的肠胃不适症状。想到中午都吃了蘑菇,杨女士认为很有可能是蘑菇中毒,便拍下了食用蘑菇的照片到医院就诊。
“根据形状和颜色等特征来看,有可能是日本红菇。”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刘明强介绍,杨女士和喻女士食用野生蘑菇中毒,入院后,医护人员立即给两人进行了催吐、洗胃等排毒、解毒治疗。由于症状有所缓解,两人在6月9日已经出院。
刘明强提醒,毒蘑菇的毒素按中毒症状可大致分为胃肠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和中毒性肝炎型。有的患者中毒后会有一段假愈期,表面上看已经痊愈了,实际上毒素仍在对肝脏、肾脏产生持续的损害,因此患者应在医院积极接受治疗,观察一段时间,确保病情稳定好转再出院。
“和处理、晾晒过的蘑菇相比,新鲜的野生蘑菇毒素含量更高。”刘明强提醒,市民很难单凭肉眼或经验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因此预防蘑菇中毒最有效的方法是不采摘、食用野生蘑菇。市民应在正规超市和农贸市场购买蘑菇,不要随意购买路边来路不明的蘑菇。一旦发现误食野生毒蘑菇后出现了中毒症状,要立即催吐并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