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马玉宏、通讯员邱成泉报道:“5年前,我承包了20亩地种植双孢菇,现在双孢菇的收购价是每公斤5至6元,亩产约4000公斤,每亩毛收入2万多元,除去购买菌种、原材料以及人工费用等支出,每亩净利润有1万多元。”8月13日,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区县农民朱景元给记者算了一笔增收账。
在大通县,像朱景元这样依靠种植双孢菇致富的人越来越多。据了解,当地种植双孢菇亩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投入产出比达1∶8.5,被当地农民称为致富“短平快”项目。
目前,大通县以双孢菇种植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全县已形成近10个生产基地,辐射带动850户农户、3200人增收,并涌现出100余名专门从事食用菌产品收购加工的农民经纪人。
通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王锦发说:“大通县本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区域布局、发展特色的原则,逐步优化种植业内部结构。我们在稳定
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独特的高原气候和清洁无污染的生产环境,大力发展食用菌等优质、高效、无公害农业产业,成为青海省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今年大通县 粮食作物预计总产将达8173.1万公斤,比去年增产269.6万公斤,增长3.4%;蔬菜总产14.8万吨,比去年增产3.58万吨,增长32%。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实现3309元,比去年增长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