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庙镇的60岁老汉赵登保,每年修剪梨树都要丢弃不少废弃枝条。2007年,老两口在砀山县富民食用菌协会的帮助下种了两棚地菇,收入达2万余元。据了解,像赵老汉这样的农户全县有350户,梨树废弃枝条让他们走向了致富路。
砀山县是水果大县,果树栽种面积有近百万亩,每年修剪的果树枝条达5亿斤,基本上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在砀山县开发办的支持下,砀山县富民食用菌协会会长李进良等人先后到河南、福建等地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并通过示范种植,举办农户培训班,上门技术指导,吸引了大批农户加盟。
李进良告诉记者,修剪下来的梨树枝条并不是直接用来种植食用菌,而是在粉碎、装袋、高温消毒之后再用来种植,协会除了免费向会员提供技术培训、资料、考察、提供加工设备和上门技术服务指导外,还优惠向会员提供菌种和原辅材料,优先收购会员的香菇产品。
赵老汉透露,开始自己不敢种,怕种不好,又怕蘑菇卖不出去,后来他加入了砀山县富民食用菌协会,协会提供技术支持和优先收购会员产品。解除了后顾之忧,他种了两个大棚一万多棒。不仅把自己家的废弃的梨树枝条全部用完,还以每斤一毛钱左右的价格向邻居收购。
李进良给记者算了一笔帐,食用菌种植亩产25000棒,每棒能采摘6茬,一茬20天,每棒在6茬内可采摘蘑菇2――3斤,平均2.5斤,现在蘑菇的价格在2 ――3元,平均每斤2.5元,农户种植一亩食用菌,除去其他因素,4个月时间内销售收入可达156250元,剔除原材料果棒每棒1.7元,25000棒共 42500元,不包括其他成本,初步估算收入就达1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