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头菇袋式栽培,操作简便,花工较省,成本较低,产量较高,经济效益好,且生产周期较短,朵形大,但由于塑料袋体积大装料多,灭菌难度大……”
培训会上,高建强从猴头菇的营养价值、生物学特征、栽培技术、采收管理等方面作了详细培训。与会人员听得津津有味,纷纷表示,将认真学好技术,确保猴头菇接种成功,助力脱贫攻坚工作。
“我们以前主要是开展平菇的开放式接种工作,现在通过培训,明白了猴头菇接种需要更高的环境要求,装好料的料袋要及时做好灭菌工作。”参加培训的学员任廷彪说。
据悉,为更好的推动沿河科技成果转化助推脱贫攻坚工作,该县与铜仁学院达成合作协议,双方签订《野生植物和大型真菌保护与合作开发利用合作协议书》,采取“学校+企业+基地”的模式,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在合作中,沿河云意食用菌协会将免费获得并使用铜仁学院提供的大型真菌高效繁殖技术。
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沿河云意食用菌协会在食用菌开发利用中的技术水平,推动了沿河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合作,将进一步加快我县科技成果转化的开发利用,为下一步争取更多领域合作打下坚实基础,助推科技脱贫攻坚工作。”该县科协副主席田荣华说。
据介绍,云意食用菌协会自2015年2月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提高食用菌产量、优化产品质量、打造优质食用菌品牌、增加各方收入为宗旨,不断加大科普知识宣传投入,不断创新科普机制,扎实开展优质食用菌生产栽培,成效显著,并帮助周边村寨基地组织,开展各类食用菌生产技术培训,现场示范演示15次,受训达1000多人次,印发绿色食用菌种植生产技术规程500册,引进新技术8项,建设食用菌基地50亩,极大的促进了沿河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