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3872](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909/10/1201463440172.jpg)
包海鹰作报告
“古代关于桑黄性味归经的记载,最早是唐代,在《新修本草》中出现桑耳有毒的记载,后在《药性论》中首次出现对“桑黄”味甘、辛,无毒的记载。多次被收录于食物类本草著作,说明古代已经把桑黄当作食物来应用了。”9月7日,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包海鹰在2019首届中国桑黄产业发展大会主旨报告环节上如是说。现场,她较完整的梳理了桑黄的历史沿革以及对于桑黄的现代研究,并抛出谁才是正品中药桑黄的问题。
“黑者,主女人癥瘕,崩漏,带下及乳肿暴来;黄者,治男子癖饮、积聚、腹疼及金疮初得。若色黄熟陈白,止泻补益元阳。贴足趾之肉刺。”这是古代文献中对于疑似桑黄的文献记载。究竟哪个才是正品重要桑黄?包海鹰教授抛出这样的疑问。她谈及中国古代本草记载的“桑黄”与粗毛纤孔菌的许多特征相符,而原文所指“黑者”,也与粗毛纤孔菌完全成熟后变黑相符。宋代《大观本草》中“桑黄”图片显示中药“桑黄”周围应该存在毛状结构,这也与粗毛纤孔菌子实体表面明显的毛茸相吻合。目前认为“桑黄”的几十种真菌中,只有粗毛纤孔菌特征满足图片中有的毛状图的特点。药用功效方面,古代本草中记载 “桑黄”主治的疾病与现代的很多病症相当,如免疫功能低下、肿瘤或恶性胸腹腔积液、痛风等,与粗毛纤孔菌的现代药理作用有相同之处。它主要生长在古老的桑树上,且民间一直沿用至今,因此许多人认为粗毛纤孔菌应该是真正古代本草记载的中药“桑黄”。
对于桑黄未来研究与发展,包海鹰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她表示明确粗毛纤孔菌为中国传统中药桑黄,现已有丰富的实验室研究成果,需进一步齐心协力努力把此菌纳入药典,变成合法的中药。随着需求量的增大,有必要进行品种选育,规范化栽培,形成栽培技术规程、最佳采收期的确定,炮制标准、研发新药、新食品原料等,研制出多样的桑黄产品。同时,应加强基础研究,为应用研究提供依据,如明确不同树种上的粗毛纤孔菌在成分、药理活性、指纹图谱等方面的异同点。
“黑者,主女人癥瘕,崩漏,带下及乳肿暴来;黄者,治男子癖饮、积聚、腹疼及金疮初得。若色黄熟陈白,止泻补益元阳。贴足趾之肉刺。”这是古代文献中对于疑似桑黄的文献记载。究竟哪个才是正品重要桑黄?包海鹰教授抛出这样的疑问。她谈及中国古代本草记载的“桑黄”与粗毛纤孔菌的许多特征相符,而原文所指“黑者”,也与粗毛纤孔菌完全成熟后变黑相符。宋代《大观本草》中“桑黄”图片显示中药“桑黄”周围应该存在毛状结构,这也与粗毛纤孔菌子实体表面明显的毛茸相吻合。目前认为“桑黄”的几十种真菌中,只有粗毛纤孔菌特征满足图片中有的毛状图的特点。药用功效方面,古代本草中记载 “桑黄”主治的疾病与现代的很多病症相当,如免疫功能低下、肿瘤或恶性胸腹腔积液、痛风等,与粗毛纤孔菌的现代药理作用有相同之处。它主要生长在古老的桑树上,且民间一直沿用至今,因此许多人认为粗毛纤孔菌应该是真正古代本草记载的中药“桑黄”。
对于桑黄未来研究与发展,包海鹰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她表示明确粗毛纤孔菌为中国传统中药桑黄,现已有丰富的实验室研究成果,需进一步齐心协力努力把此菌纳入药典,变成合法的中药。随着需求量的增大,有必要进行品种选育,规范化栽培,形成栽培技术规程、最佳采收期的确定,炮制标准、研发新药、新食品原料等,研制出多样的桑黄产品。同时,应加强基础研究,为应用研究提供依据,如明确不同树种上的粗毛纤孔菌在成分、药理活性、指纹图谱等方面的异同点。
![DSC_3879](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909/10/1202122740172.jpg)
报告现场
2019首届中国桑黄产业发展大会由中国菌物学会、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易菇网主办,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中国菌物学会菌物产业分会、中国菌物学会桑黄产业分会、易菇网、浙江千济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承办,中国中药协会药用菌物专业委员会、中国保健协会菌物产业分会、浙江省食用菌协会、浙江省食用菌装备协会、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海宁宏欣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参与协办,并得到了诸城市良工机械有限公司、仙草堂(中国)桑黄产业基地、湖北上滋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的赞助,由武汉菌博会展服务有限公司执行。 2019首届中国桑黄产业发展大会是国内首次以桑黄为主题的全国性专题会议,对提升桑黄资源在健康产业体系中的开发和应用价值,推动政府主管部门公共政策制定,促进我国桑黄产业的振兴及有序、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