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912/30/1640163411944.jpg)
据介绍,2019年以来,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围绕“五大工程”“十项重点任务”,不断夯实菌种菌材资源要素保障,在全国率先将食用菌品种认定纳入《贵州省农作物种子条例》,提高菌种质量水平;率先启动全省范围的食用菌资源大普查,摸清产业“家底”。2019年,贵州预计食用菌种植面积达30亿棒(万亩)、产量超过110万吨、产值突破130亿元,带动13.5万贫困人口增收,食用菌产业初步实现裂变式发展。
![](http://images.emushroom.net/201912/30/1640161411944.jpg)
做大品牌效应。“贵菇珍好”“贵山菌野”“黔菌珍好”“黔菌珍鲜”等4个省级公用品牌的注册已进入公示阶段,毕节“乌蒙山宝·毕节珍好”、黔西南“万峰林”、铜仁“梵净山珍·健康养生”等3个主要的区域公用品牌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剑河县岑松镇、万山区敖寨乡纳入2019年国家农业产业(食用菌)强镇建设。织金竹荪、大方冬荪、安龙香菇、玉屏茶树菇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品逐步涌现,织金竹荪、大方冬荪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红托竹荪、冬荪种植水平、种植规模全国领先,产量全国第一。初步形成了黔西南、黔东北、黔西北等3个产业集聚区,推动产业集约规模发展。大力发展林菌产业,省林业局补助1750万元支持剑河、锦屏、沿河、三都等县开展林菌项目8个、2106亩,并出台了《贵州省林下种养业特色项目推广指南》。
加大人才支撑。依托现有科研院所、重点企业搭建人才引进平台,邀请35位省内外知名专家组建省食用菌产业发展专家组,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咨询。依托现有科研院所、重点企业搭建人才引进平台,已有34名食用菌相关专业领域的急需紧缺人才落地。积极引导企业从食用菌的种植、管护、采收、分拣、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对农民进行实操培训,贵州省科技厅、贵州省食用菌专班安排财政资金6000余万元,支持全产业链的科技攻关。
做实利益联结。把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摆在重要位置,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推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组织化生产已占全省规模的80%以上。复制推广安龙县“1210”、黔西县“1+10+N”、道真县“三零三保”、剑河县“1137”等案例经验,让贫困农户在产业发展分享更多的红利。目前,贵州共有85个县(市、区)选择发展食用菌产业,覆盖了所有深度贫困县。
步涛表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贵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及食用菌产业专班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规划引领,狠抓工作落实,防范化解风险,全力抓好利益联结,以更大的力度、创新的举措、务实的作风,推动食用菌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