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新闻网讯 黄油油的滑子蘑、黑油油的木耳,走进任何一个农户家,都会被眼前诱人的食用菌吸引,光是看着这些滑子蘑和木耳就会让人想到它们是如何的美味。日前,记者在林口县吉庆村见到了被村民们成为“黄金”的滑子蘑和地栽木耳,正是它们让村民们增加了为数不少的收入。
吉庆村现有人口1620人,但是人均耕地却不足4亩,仅靠大田作物的收益已经不能满足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愿望,如何让村民尽快的致富成了吉庆村党支部一直在考虑的问题。而在村民中一直流传着的“村子富不富,全在党支部”的顺口溜。这无疑让村党支部更觉自身责任的重大。村党支部通过调查论证,选定了适合自己村子发展的食用菌产业。针对当时村民思想比较保守的问题,村党支部提出了“做个农民看,带领农民干,拿我做实验,奉献自己担”的口号。2000年,由3名村干部、5名党员各投入1万元试验种植了18万块滑子蘑,秋天的时候,每户的存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显而易见的经济效益调动了广大村民种植滑子蘑和木耳的热情。为了让村民更好地掌握种植滑子蘑的栽培技术,村委会为村民印制了《滑子蘑栽培技术》手册,分发到每一个种植户。从2002年开始,吉庆村的食用菌产业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现在全村97%以上的农户都种植了滑子蘑和地栽木耳。
食用菌的崛起,让村民天天采收“真金白银”。村民老陈家里2个儿女从小学到大学一路成长都靠种滑子蘑“滋润”。他风趣地说:“种出了两个滑子蘑大学生。”现在,吉庆村仅食用菌一项产值就达到3000多万元,人均食用菌收入12000元。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废弃原料也逐渐多了起来,为切实解决种植食用菌的废弃原料再利用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吉庆村依托已经成熟的食用菌产业,招商引资80万元在村内建立起了废弃塑料加工厂和以废弃锯沫为原料的碳棒加工厂。塑料加工厂年可加工废弃木耳、滑子蘑菌块2000万块,实现产值280万元。两个加工厂的建成不仅解决了因种植食用菌所形成的白色污染问题,改善了吉庆村的环境,同时还为村民人均增收600余元。
现在的吉庆村村民家家日子红红火火,他们正在朝着更高、更远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前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