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3 月11日,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发生了因食用韩国 SunHong食品公司销售的金针菇致4人死亡、30人住院的案例,原因可能是韩国产金针菇某款产品受到李斯特菌污染。该事件一经报道,引发人们对金针菇及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的广泛关注。为增强广大食用菌从业者安全意识,提升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本协会就防范李斯特菌污染食用菌产品的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科学认识李斯特菌
李斯特菌有多个种,其中只有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能引起人类疾病。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在土壤、地表水、污水、废水、烂菜、冻鱼、冻肉中均可能检测到。该菌在2℃~42℃(也有报道在0℃能缓慢生长)均能生长,冷藏条件无法控制该菌的生长繁殖。该菌属于兼厌氧菌,有氧气或无氧气的条件下均能生长,真空包装不能有效控制该菌的生长。但是,该菌不耐热,70℃处理2分钟以上就可以杀死,所以,只要将金针菇煮熟了再吃就完全没事。鉴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生长特性,它不仅在金针菇上可能孳生,在其它食品上也都可能孳生。
二、 高度重视李斯特菌污染
除此次报道案例外,因食用被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而导致感染甚至死亡的案例并不少见。据报道,2017年12月26日,法国通报一批次韩国金针菇检出李斯特菌,已采取召回措施。2018年3月,南非李斯特菌病爆发,造成180人死亡,原因是肉干香肠感染李斯特菌。2018年8月,西班牙全国被确诊李斯特菌感染者为150人,死亡1人,此次感染与当地一个猪肉包装厂产品含李斯特菌有关。2018年11月16日,比利时通过 RASFF 通报韩国出口的金针菇受到了李斯特菌污染不合格。2019年10月,两名德国人因吃了受李斯特菌感染香肠而身亡。以上报道说明受李斯特菌污染食品导致的死亡事件时有发生,各会员单位及相关企业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三、加强防范李斯特菌污染食用菌
为确保我省食用菌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各会员单位及相关企业要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在做好生产安全的同时,强化产品安全。一要加强食用菌安全生产管理。各会员单位及相关企业要搞好生产各环节环境卫生, 杜绝生产环境有害微生物滋生感染。二要加强产品储运安全管理。产品积压、冷藏不当、长途运输是造成李斯特菌感染的主要原因,各会员单位及相关企业要根据市场行情调整食用菌生产,避免产品积压,同时做好贮藏和长途运输过程的温度控制和环境卫生。三要加强产品安全检测。各会员单位及相关企业要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一品一码”可追溯制度,加强产品市场准入质量安全检测。建议鲜菇出口量大的企业可购买李斯特菌快速检测拭子备用,有需要时自行检测;若遇突发情况自行检测的同时快速送往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如各地疾控中心检测。四要加强产品安全标识提醒。各会员单位及相关企业要完善、规范产品安全标识,标明贮藏条件及保质期,增加食用方法、风险提示等内容,提醒消费者由于不当处理可能带来的健康安全风险。五要制定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围绕风险隐患、责任主体、处置方法等方面内容,针对可能出现的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故,制定应急处置预案,一旦发生突发事故,能科学及时处置。
以上通知要求,望各会员单位及相关企业共同遵守。